跃动万花筒中

  • 来源:娱乐·品味周刊
  • 关键字:波普,艺术,K11,田名网敬一
  • 发布时间:2018-08-02 16:41

  倘若将“艺术”比作一位冷艳型女神,那么波普艺术这一分支大概代表着她的叛逆期,一个洒脱率性的party girl。

  这位意气红伶近日把洋场搭到了广州的艺文新地标K11,台上搅动风云的是日本波普艺术耆宿田名网敬一。他的展览作品正好点明了波普艺术受欢迎的原因,即欢愉轻松的流行态度与开放自由的现代精神。面对泛物质带来的空虚,艺术家手中的那卷波普万花筒从未停止转动与诞生绚烂。而我们也终将成为其中的体验者与主导者:因为身临其境,因为身处其外。

  无往不复

  波普风的画面总是被斑斓绚丽的色彩充斥着,构图也善用重复构置来表现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现年82岁的日本波普艺术大师田名网敬一,更是把这看似简单的叠加、重现手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本次“田名网敬一作品展”中,艺术家的丝网插画系列《不要再有战争》(1967)参照1960至1970年代西方迷幻艺术常用的漩涡式结构,呈现出一个重峦叠嶂的镜像世界。病痛的困扰、濒死的体验和药物所产生的幻觉,皆被艺术家转译为枝干扭曲的松树形象,屡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策展人刘秀仪评论道:“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中有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都来自他的创伤经验,与其说是自我疗愈,不如说是重组回忆。拼贴画式的拥挤使得迥异的元素在同一个平面上聚合、碰撞;线性的记忆,也彷佛变成了弹珠机里的小铁球,在情景之间跃动。”

  承先启后

  在不少波普风格的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圆点和短线的出现。其实最开始它们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品里的标志性元素,但通过漫画、报纸等大众媒介将这相对小众的艺术图象传播了出去。久而久之,后人对前人标志性元素的借鉴、使用与编辑,演变成为波普派诠释大众文化的必经之路。田名网敬一同样认为波普艺术是一种继承的艺术表现形式。他自己的创作也会利用前人创造出来的现成元素,比如像米老鼠这些动画人物形象,甚至是伊藤若冲作品中的大象和公鸡。

  他致力于用“编辑杂志”的方式去进行艺术创作,把必要和不必要的图像同时放在一个画面中。不同年代、看似无关的文化图样被同时放在画面中,碰撞产生新的戏剧化火花,使作品呈现出更加深刻的内涵。

  豁然开朗

  波普风灵动开阔,并无过多的束缚与框架。在当代,波普风格画作常被印在手机壳、茶杯上,成为年轻人宣扬自己艺术品位的时髦单品。

  田名网敬一的前卫性,也在于他从不拘泥于媒介、类型和流派桎梏,自由游走其中。鉴于他与时尚和流行文化界过从甚密,他得以长期思考隐匿于“流行文化”中的集体意识。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大众消费文化的视觉语言和符号。他还常与同时代艺术家组织展览、进行独立出版,还与诸多时尚品牌合作,从多个纬度促成波普艺术与大众的深入对话。

  这次田名网敬一在广州K11,对于年轻人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感到印象深刻。他觉得这是艺术的未来,艺术走到人们的身边去,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艺术指南

  2018年6月16日至9月2日,广州K11策划、举办一系列以“田名网敬一作品展”为学术轴线的讲座,从“艺术与生活”、“时尚与品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艺术家的创作和波普艺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艺术家授权的与日本茑屋书店合作的游戏工作坊等互动活动,以及精致的限量版衍生品,也将成为展览之外的亮点,陆续登场,精彩一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