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力驱动”,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 关键字:办学,独特,学习力
  • 发布时间:2019-11-24 08:54

  2012年,我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崇雅”的办学理念。通过对中国传统雅文化和学校百年教育史的研究,我们阐释了崇雅在课程领域的三个层次:“规范”、“崇高”、“尚美”,并具体界定了它们在学科领域的培养要求。“规范”是指学科教学应依据国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教,这是合格要求;“崇高”是指学科教学要尽量渗透学科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各学科高雅的学科文化;“尚美”是指教师的教学要让学生体悟到“学科美”,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目前,浙江省特色高中建设已进入选考走班阶段。该阶段的课程建设需要继续回应社会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还要创造学校特色可持续地发展的环境,又要提高学生在未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为此,我们认识到需要将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科学习力同时渗透到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对国家课程进行精益求精的校本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高考方案下应试、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和谐共生。这一做法,我校概括为“双力驱动”。“双力”指的是学科文化力与学科学习力,学科文化力是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校教育哲学)在学科领域的体现,它使统一的国家学科课程具有某一学校独特的气质。我校的“崇雅”学科文化力具体体现为各课程中“规范”、“崇高”、“尚美”这三个雅文化维度的渗透。学科学习力主要是指实现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的习惯、意志与进取精神、实践和活动的参与意识、协作交往的能力等。我们认为不同的学校会根据不同的办学理念,生长出不同的学科文化,因此具有不同的文化力。我校的“雅文化力”与学习力有互相促进之处,如对“学科思想、学科美”的追求需要有“策略与反思的习惯、意志与进取精神、实践和活动的参与意识、协作交往的能力”等,同时,雅文化力的“规范”维度也是学习力生长的起点,离开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来谈学习力,学习力是空对空的。

  基于对“双力”的认识,我们开发了“双力课程”,它包括“双力国家课程”(简称基础课程)和“双力国家课程拓展课程(简称拓展课程)”。基础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中渗透“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学习经验、学科学习策略”这些双力因子形成的课程,包括国家必修和国家选修两类课程。“拓展课程”是对国家课程中涉及的知识,以“双力”为主题设计而形成的课程。我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并实施“双力课程”,基本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一、形成校本化实施的学校总体方案

  学校总体方案是指导整个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顶层设计。我校集中研制了《海宁中学“双力驱动”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经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课程论专家指导成型,方案从“基础分析、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等方面解读了“双力”渗透至国家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总体思路。

  二、进行各学科开课和教学的双力渗透

  (一)各学科从开课层面上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我校各个学科形成了“双力课程体系”,打通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融通。

  (二)从教学方面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各学科组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建设“双力课堂”,其中英语、物理、生物学科组走在前列。比如英语学科组创立了“以考定教,边教边复习边反思”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雅文化力中的“规范”维度,放大了学习力中的“策略与反思习惯”维度,取得较好效果。

  三、建設国家课程的校本资源库

  校本国家课程资源库主体包括校本教材和校本作业

  (一)改进国家课程的统一教材,编辑校本教材

  新高考改革后,国家统一的教材在高一阶段尚能满足学习需要,只需要根据《教学指导意见》进行部分修改即可,故高一各学科组普遍采取删、减的方式处理教材。但进入高二后,尤其是高三,复习迎考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因此开发出满足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复习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我校各学科组对国家教材进行整合,通过增加、综合、分解等手段重组国家教材。具体例子可见上文《海宁中学历史“双力课程”三年开课简表》。

  (二)改征订作业,为根据学生“双力”发展特点,设计校本作业

  我们认为学生“双力”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高一(面向学考),要重视学习力中的“知识”,文化力中的“规范”(学习习惯等);高二要重视学习力中的“经验、策略与反思”,文化力中的“学科思想方法”渗透;高三要进一步延续并强化高二的“双力”水平并提升“双力”的其他层次。所以,作业也应该适应学生的这种发展需求。本着2年完成学科学考和选考作业本的目标,我校教师努力推进作业校本化。目前,政治、化学、生物等9个学科已经完成校本作业本。其中历史、生物等组的作业本已经出版,并被众多同层次学校选用。

  四、打造国家课程的拓展课程

  将国家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机重组,可以构成新的校本课程,这样既能达到并深化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还能实现学校人才的特色培养。我们改进了拓展类课程的设计常态,从2012年的追求数量,到2014年开始向追求“双力”拓展迈进,即在不增加学生知识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将国家教材中的重点疑难点,换一种设计思路,以“学科思想、学科美、学科学习策略、学科学习经验(方式方法)”等为设计主题,改编开发成拓展课程。这是因为我校学生基础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弱,如果过度塞入知识,无疑造成负担加重,而以“双力”为主题整合学过的学科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课程知识的理解力,如历史学科组陈振华老师开发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课程,即从学科核心的史料素材着手,抽取必修教材的部分重点、疑难点知识,渗透历史学科“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科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也被评为浙江省网络推荐精品课程。

  五、推进国家课程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是本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互联网几乎颠覆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也深刻影响了教育。一股信息技术改革风潮也迅速影响我校,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技术等学科开展信息化教育卓有成效。其中地理组成果最为丰硕,影响也最大。我校实现国家课程信息化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一)探索网络直播授课

  在线授课可以调动学习参与度,提升学习驱动力,塑造学科学习文化,进而提升文化力。地理组率先利用qq群直播、YY语音频道等开设了“海中地理大讲堂”,带动了其他学科组进行网络直播,最终学校整体建成了“崇雅网校”,让各教研组分散的网络授课活动集中到一个平台。

  (二)翻转课堂

  我们认为学生重点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习力是难以提升的,如果学习力滞后,对文化力中的“学科思想、学科美”目标的追求就成为了一句空话。为此,课题组教师充分重视对重点疑难问题的回应。我校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组实验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制作了大量的微课,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六、完善与国家课程对接的活动课程

  国家课程多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我校着力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研究将其开发成相应的活动课程,形成“双线平行,双力驱动”的课程体系。双线平行是指将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为两条实施线路,主线是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前面已说明了多种路径,副线是学科课程的活动化,除了加大国家课程课堂教学的活动化、开发专门的活动课程等外,各学科组还举办活动月,活动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主、副线复合按照教学进度平行推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由此烘托出一种学科文化,进而提升学科文化力。如生物组的“三结合”活动课程体系,地理组的“实践地理”活动课程体系等。

  沈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