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家长怎么办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孩子,发脾气,平等权利
  • 发布时间:2020-03-01 10:52

  孩子容易发脾气,家长们却找不到解决办法。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先静下心来思考:孩子怎么了?

  我们需要懂得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是表达愤怒的情绪发泄?想要满足愿望的要挟?还是发展自我力量的宣言?

  即便是情绪发泄,也可能是其他事件的情绪转移,心理学上称为置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包括情绪的发展。一个人的情绪能力是他个性、情商、情爱能力发展的温床,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情绪的成长,帮助其识别、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使其逐渐具有疏导和管理各种情绪的能力。

  有时候孩子看似是在表达不满和指责,实际也是发展自我的力量,这样的一种掌控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似乎拥有了和成人一样的平等权利。因此,在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不要恐慌,也不要过分迁就或“以暴制暴”。

  第一步:识别。我们要识别孩子的情绪,是愤怒、委屈、伤心、厌恶、烦闷还是急躁等。相同的事件,孩子的解读是不一样的,也就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清楚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年幼一些的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情绪,更需要我们有耐心,这就是情绪教育的开始。

  举个例子。一个九岁的男孩拿着自己做的飞机模型兴高采烈地在家中飞来飞去,对妈妈说,“看我的飞机飞得多好。”妈妈看了下时间,说:“已经玩了这么长时间了,该去写作业了。”男孩说:“再玩一会。”妈妈说:“说好就玩一会,已经超时了。”男孩无動于衷,妈妈发怒:“放下!现在就去!”男孩发脾气,转身回房间,把门狠狠一摔,坐在书桌前闷闷不乐,发呆。妈妈会更生气,感觉这孩子太爱发脾气,只要不顺心就这种态度。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试着识别一下孩子的情绪从哪里来。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这源自孩子想继续玩耍的愿望受挫。可是当我们和孩子沟通后会发现原因很多:“我很想让妈妈看到我做的飞机,和我一起玩一会,可她就像没看到一样。”“只要妈妈催我写作业,语气就和平时说话不一样,那种态度让我更不想去了。”“她先发的脾气,动不动就对我发脾气,我当然很生气。”

  “不想去学习”并非孩子发脾气的唯一因素,可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就给孩子扣上了这样的帽子。

  第二步:呼应。当我们可以识别出孩子的情绪从哪里来,就可以对应性地作出呼应。上面的案例中,妈妈可以做什么呢?陪孩子一起玩飞机;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管理疏通好自己的情绪。当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关注和尊重,再加上坚定的执行力,孩子可能就不会无理取闹。

  执行力来自于平日里的信守承诺,即说到做到。心软迁就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他们会用哭闹发脾气来达到目的。而对规则的坚持,则会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发展出忍受暂时挫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分清楚,哪些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在作怪。孩子对家长来说是最安全的发泄对象,不少家长会把自己积蓄的情绪对孩子发泄出来。孩子也会模仿家长这样无所控制的情绪发泄。所以,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别迁怒孩子。

  第三步:疏导。情绪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在情绪之下,有哪些更好的办法去处理事情。

  什么是更好的办法?不伤人伤己,不影响社会的情绪发泄,是可以的。孩子在情绪中时,告诉孩子自己安静呆一会,痛快哭一场,或者摆弄玩具,待其平静下来再讨论解决的办法。有时候情绪好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有时候需要商量和讨论。同时,让孩子明白,打人、破坏物品、伤害小动物等情绪发泄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改变。

  正是从一次次的事件中,孩子培养了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一学就会,要给他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张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