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恋上汉服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城市街头,衣裳,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20-03-01 11:05

  漫步城市街头,迎面走来几位仿佛是“穿越”而来的少男少女,已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近几年,一股穿汉服的热潮在年轻人中盛行:一袭颇有仙气的衣袍,配以发簪等饰物,成了越来越多“90后”“00后”的“出街装”。

  当作普通的衣服来穿

  汉服泛指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一整套包含了衣裳、鞋履、配饰等的服饰系统。有一个观点是,汉服并不具有正式的定义,而是喜爱这类传统服饰的人们为其归纳出的概念。

  古装电视剧作为流行文化的代表风靡一时,部分以汉文化为背景的剧集中,人物考究的服饰造型被加以戏剧化的呈现,让汉服从博物馆走向了大众视野。

  “95后”北京女生胡瀛从小就喜欢看古装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淡雅飘逸的“齐胸襦裙”、典雅灵动的“广袖”,让童年的她着迷不已。

  互联网对于汉服的推广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一开始的论坛、微博、B站到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汉服文化的传播边界不断拓宽,逐渐成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种穿搭时尚,满足了他们展现自我、寻求圈层认同的需求。

  中国的汉服爱好者在2018年已达到204.2万人, 同比增长72 .9%,汉服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在互联网世界里,他们互称“同袍”。他们会在不工作的时候把汉服“当作普通的衣服来穿”,可以穿着逛街,也可以穿着在家做饭。

  “我最爱穿汉服出街,觉得很日常,并不突兀。”山东淄博20岁女生小芹这样说。

  近年来,网络创作者李子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为“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短视频。视频中的她经常身着一身“交领右衽”的汉服,骑着骏马穿过四川青翠的山林。她也会挽起粗布袖边,亲手为一匹布料染色、为自己和家人缝制衣衫。

  她上下翻飞的双手,和翩翩起舞的裙摆一样引人注目,与乡间鸟鸣花香的自然情调相映成趣。

  贴身的一件“小衣”(内衣),腰间的一条佩带,让这些恋上汉服的年轻人将美的传说变为日常的触手可及,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与传统文化对话

  传统融入生活,也带来了一场精神领域的“复活”。

  唐代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包括汉服在内的传统服饰在中国文化里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汉服之所以能赢得年轻人的“一见钟情”,除了精致的造型,还因为文化和历史在其中千百年的沉淀,使其优雅而有韵味。

  霓裳纹绣间藏着不同时代不同城市的民俗、精神和审美。

  去不同城市旅行时,胡瀛会“顺应地域”,穿不同形制(款式)的汉服——去江南一带她会选择“宋制”,去西安、敦煌等西北地区则会选择“唐制”。在胡瀛看来,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通过不同样式的汉服保留了时代的印记,穿对合适的汉服,才能更好地领略文化胜景。

  因为觉得穿汉服“很优雅很古风”,安徽宿州的“00后”女生兔子加入了大学的汉服社,了解得多了,她发现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学校举办的第一届诗词大会决赛上,穿上了人生中第一件汉服的兔子感觉,汉服给了她精神加持,让她和那些诗词作者离得更近,自己在比赛中也发挥得更加自如。

  年轻的汉服爱好者们正在通过这种显性的文化符号,寻求背后隐性的文化精神。他们将穿着汉服作为与传统文化直接对话的渠道,在与汉服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一种文化认同。

  网友“寒悲子”介绍,在中秋节、上巳节等传统节日里,他所在的深圳汉服爱好者团体会组织主题活动:在设有“曲水流觞”的茶坊内,男生女生们身着汉服相聚,他们吟诗、弹琴、点茶、制作糕点,把对汉服的喜爱扩展到了诗书礼仪等相关传统文化领域。

  如今,以李子柒为代表的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甚至成就了颇为成功的文化输出——在海外新媒体平台上,许多外国网友对其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生向往。

  一个新兴产业

  汉服不仅是“同袍”圈子里的关键词,也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

  据艾媒网发布的《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数据调查、用户画像及前景分析报告》,中国的汉服爱好者在2018年已达到204.2万人,同比增长72.9%,汉服产业总规模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公开数据显示,仅2019年天猫“双11”当天,截至下午2点,汉服成交金额就已达到1.8亿元,其中“90后”消费者群体消费总额超9065万元。

  “我们这一代人,是‘有汉服可以买的人。”“90后”女生王佩鸣认为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以前,人们能买到的汉服品质不够好,穿汉服出门也不是一件容易被接受的事情。

  竹山每年会买10套左右的汉服,每套价格“基本控制在600元以内”。和大多数汉服消费者类似,她知晓汉服制作工艺的复杂,因此能接受其相对较高的价格,对品质更为在意。

  总体来说,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汉服消费群体黏性较强、潜力巨大。艾媒网报告显示,约一半的汉服消费者表示,300元至500元為通常购买的价格区间,31.9%的消费者表示可接受500元直至1000元以上的汉服。而100元以下的汉服质量“得不到信任”,消费者反而不太会考虑。

  文化节庆让更多人接触到汉服文化,被认为是推动汉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词人方文山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至今已举办了7届。在几天的活动时间里,白墙黑瓦的千年水乡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汉服爱好者,“同袍”们见面分外亲切,互相行汉礼问好,烟雨长廊边可以看见穿着汉服、吹箫抚琴的人们。“汉服秀”“汉服文化周系列丛书签售会”“水上传统婚礼”“古诗词大赛”等活动,让汉服文化的传播更加多元立体。

  近年来,一股汉服热潮在年轻人中盛行

  2018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华服日”,发出《中国华服日倡议书》,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承接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精神需求的服装服饰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人生重要节点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生活”。

  汉服在普及过程中,也面临着“改良”与“复原”之争:历史上的汉服有着较为严格的形制,且穿法复杂,有人质疑:汉服的现代化是文化传承,还是一种“新时尚的变体”?

  作为“小萌新”(指刚入汉服圈的年轻人),兔子表示自己不太在意这些:“只要穿上去得体、能体现华夏衣裳的美,就是好的。”

  马宜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