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教师科研工作“倦怠”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教育
  • 发布时间:2021-01-11 20:38

  民办高职院校需紧盯教育体系改革浪潮,逐步适应新兴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趋势,建立以科研能力建设为核心竞争力,以推动“产学研”为核心路径的体系化科研管理平台。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遇到了困难和挑战,教师对科研工作有着明显的“倦怠”情绪,将严重影响到科研管理平台搭建效率,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及对策。

  做为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核心构成,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地位日渐提升。现有文献中: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第十条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水平是民办高职院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及自身业务水平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搭建以“产学研”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平台,强化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铺平道路。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上“倦怠”问题的滋生深层成因,是因为学校科研氛围有所欠缺,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不足,教师科研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科研成果少。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民办教师的科研工作“倦怠”问题,才能有助于民办高职教师定位科研管理核心问题,进而让民办高职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为教师业务能力水平提升、院校可持续发展和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提供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而也提升教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1 民办高职科研现状

  在民办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改革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已经通过衔接学制、衔接课程、招生考试等多种形式健全了“高中→高职”“中职→高职”“专科→接本、自考、成教本科”一体化教育模式。但民办高职院校对科研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科研体系,只是一味跟从高等学校的步伐,很难做出民办高职产学研的特色。同时存在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不强问题,例如和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不足、科研成果又转化率极低、教师从理论化教学向科研化教学转变较慢,使其特色和专长很难突显研究风格。经本课题调研报告发现,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研组织机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仍未设立相关科研组织机构,尽管我院2007年已经组建了产学研办公室,组织机构健全,但由于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没有到位,经费和课时没有在制度上体现,使得教师们在科研工作时缺乏动力和积极性,从而存有“倦怠”情绪。科研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学校不能充分调动教师们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1.2 科研意识薄弱

  民办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相对于一般高校的科研与管理方面有着更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上的要求,然民办高职校科研经费的锐减、科研服务意识薄弱、科研团队合作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意识普遍高于科研意识,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又较为狠抓教学质量,从思想意识上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事。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主要希望培养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所以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课, 将实践操作及技能教与学上即可, 科研的存在无关紧要。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只是为职称评价和绩效考核而搞科研, 一旦考核达标, 科研工作也就宣告完成。这些认知明确了教师在科研工作存在“倦怠”问题及其成因,更严重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在企业市场化合作对接亦可拓宽产学研转化纵深发展。

  我院教师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当然在我们民办高职院校还会有其他一些教学以外的工作,高职院校比较偏重教学,多数教师感受到教学的压力而对科研工作的冷漠情绪甚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倦怠是对科研工作表现出的厌倦、逃避或敷衍。学术论文作为科研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院近三年在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是55、29、25,被核心期刊收录更是少之甚少。我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近三年1、4、6,虽然数据呈上升趋势,但机数实在太小,仅限于没有资金补贴的哲社类课题,而能主持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我院教师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学院虽然有自己的学报,但没有刊号,这说明我们的期刊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素质教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严重不足,甚至于有的教师拿过来发表的论文查重率达到85%,在这里我们学院学报应该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对教师的论文提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所以希望学院主管部门领导,对科研工作要重视和支持,在我们缺乏科研计划、没有研究方向和主攻课题的情况下怎样调动教师的骨干力量,培养学术带头人,通过制定和完善我院科研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使教师更好的提升本学院的科研研究、科研任务。

  1.3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自筹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科研资金投入的常态,学院的院级课题全部由理事会出资,其目的是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但如果长期投入的科研成果不能产生效益,投资者会缺乏积极性。省级课题更是自筹自支,支出费用或投入加报率太少,更会影响上报课题者的积极性。

  同时,就民办高职院校自身而言,由于招生困难,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校内办学经费的申请难度大,科研往往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硬性指标,对教师不具有约束力,从而导致民办高职教师科研工作靠觉悟。而且科研投入巨大、周期较长、收益不高,这与民办院校投资人的目标不符。更有学校分管领导认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就是在“为别的学校做嫁衣”,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也为教师流动增加了教师“跳槽”的谈判筹码。教师的不确定性是校方不愿往科研方面投入的核心原因。

  由于政府在民办高职院校科研配套政策不明朗,民办院校科研不能多经费、快速度到位, 兑现存在困难, 而科研经费的配套则更是亭台楼阁, 甚至省级立项项目直拨经费都不能做到及时发放。民办院校科研经费问题是目前阻碍本校科研管理提升的制约条件之一。

  2 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力量薄弱,是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制度原因制约和教师自身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制约的结果。高职院校真正的科研是什么?现有文献中,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在《高职院校不能忽视研究》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的‘研’不能等同于研究型高校的科学研究, 高职院校的研究应当侧重于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量力而行, 了解本地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需求,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技术转化。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 教师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有更高的应用技术水平,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 有效地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现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2.1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方和教师的科研意识

  现有文献中: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12号文第17条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 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 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科研意识,只有校方领导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科研的价值,才能确保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的战略高度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从人、财、物等多方面真正支持科研工作。教师本是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成员部分,也是科研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民办高职院校亟需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的精神,作为学生学业的“引领者”,只有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转化水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探索。同时也强化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从理论化学习向科技创新学习转变。教师教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以科研为核心的可持续提升教学体系,进而系统性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水平。通过设立科研相关的管理机制,对提供相应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创新型课题,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从体制机制角度协助科研氛围改善。

  2.2 加强科研经费的筹集与管理

  民办高职院校强化科研经费筹措及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三个角度,一是强化校企结合;二是设立专项基金;三是多元化办学经费。

  第一,校企结合将会是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资金获取渠道。民办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主动面向地方政府、企业的生产第一线, 从生产技术上找项目、找课题、找资金。虽然在科研大项目及课题的竞争力不大,但民办高职院校仍可以抓住一些小项目获子项目。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资源整合,让学校内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团队,并给予教师一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进校企在科研方面的合作可能。

  第二,校方可以通过设立“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专项基金”,院校可从每年学费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注入学院科研经费管理专项基金;“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和企业技术对接企业出资;“政府众筹科研基金”,帮助政府解决难题,参与政府科技创新项目,获得政府经费支持,这几项资金来源交由学院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以确保科研经费的落地。学院应对具有省级及以上资助的项目在审核上给予支持和资源倾斜,甚至可以提高资金补助比例,特别是对围绕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开展的研究项目要给教师们开绿灯。

  第三,多元化发展才是民办教育的关键路径。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仅要横向发展,也要有纵向指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向科研技术能力转化,科技创新整合现有资源服务于社会,将办学特色优势进一步集中和突出。同时还要以科研创收、增收为核心指标,进而合理控制科研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打造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财力保障。

  (作者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