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多元性,物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11 20:51
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当前过分强调赏识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教育惩戒的回归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呼吁。
任何事物都是多元的,事物的多元性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就像大自然有春和景明也有雷电交加,有波平浪静也有急流险滩一样,我们身处的社会有温馨诗意,也有风雨寒霜,人生的道路有一帆风顺,也有曲折坎坷,这才是社会人生的本真。作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社会劳动者的现代教育,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其教育内容必须是多元的、立体的:既有成功教育,也有挫折教育;既有激励教育,也有批评教育。教育的方式可以是温情的,也可以是严肃的,一切因人而别,因事而异,如此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从高层教育理念的设计倡导到基层教育的管理与实践,整个社会都在趋奉这种单一的教育观念,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我们不遗余力地鼓吹和推行一种单一的成功教育、激励教育和爱心教育模式,作为重要教育手段之一的教育惩戒一直被排斥在现代教育的大门之外,一直被当做教育的洪水猛兽受到专家社会和教育管理者的口诛笔伐。
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更是前所未地渲染张扬赏识教育,而把批评教育、挫折教育及惩戒手段推向健康教育的反面:树立自信、张扬个性成了这个时代的教育标签,平等和尊重成了现代教育的灵魂,赏识和关爱则成为现代教育的法宝,而以警示为目的的教育惩戒被逐出课堂,爱心和赏识君临天下,师道尊严渐次告退。于是乎在中国人一贯的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帮腔簇捧下,一些光怪陆离的貌似前卫的观点大行其道,各种用漂亮语言包裹但经不起现实考验的论调甚嚣尘上,在各路媒体的恶炒下,中国的教育逐渐离开了教育的本真,甚至有走上变态扭曲道路的趋向: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能给予直接批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教师也不能以“对” “错”来进行评价,而要迂回曲折地委婉含蓄地表达,否则被认为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毁灭学生的人格尊严。现代理念下的学生普遍成了玻璃心,新时代的学生人格和尊严就像一个被吹大的肥皂泡,不敢触碰,好像稍不留心就会破碎。反思种种教育怪象,我们的教育缺乏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在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和学院式的理论推理下从高层理念到政策制定都缺乏了教育应有的担当而逐渐走向变异,我们的教育本质从对人高尚灵魂的塑造、坚毅品质的培养逐渐滑向对世俗的低级迎合,从家庭、学校、社会到政府,我们都奉行的都是温情脉脉的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包办、激励、呵护、宽容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方针,在家庭里,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学生不敢说不敢批评,学生处于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和社会舆论的层层包裹之中,而教师则完全裸奔于保护之外。今天我们终于尝到了变态教育培植的恶果:自私、冷漠、唯我独尊、藐视尊长、公德缺失、不服管教、目无法纪。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容不下他人,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动辄诉诸武力,校园欺凌现象频频发生,愈演愈烈,施暴者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辱师事件接连不断:2007年海南一名校长为求学生读书,给学生下跪;重庆一名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活活气死;近几年教师被学生杀害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一次次教育事件宣示了我们的教育已经病垢到了什么程度,于是 “不敢管”也“管不了”成了教师的无奈的现实和选择,而这种选择反过来又给教育带来了多么严重的伤害。2008年,安徽长丰吴店中学的“杨不管”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他的课堂上,他面对学生的打架坐视不管最终导致一个学生死亡,据该校教师说“不管”的直接原因是“不敢管”,因为就在半年前,同样在这所中学,一名学生迟到受到班主任批评后,竟然用菜刀砍断这名教师的4根手指。无独有偶,不久之前,在某校教室里,教师在教室前面讲课,而学生在教室里围在一起打牌喝酒,这个事件在网络疯传,成为舆论的焦点。
一个个痛心的事件一次次地痛刺着国民的神经,同时也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病态,不难发现,师道尊严的丢失是根本原因,而师道尊严的丢失的部分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失了必要的惩戒,教育惩戒权的丧失使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教师失去了敬畏之心,进而对教育产生了亵渎之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天、地、师、君、亲并列,老师在古代社会享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整个社会对老师、对教育的敬畏也是发自内心、根植于灵魂深处和传统文化之中。老师不但享有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而且老师还始终拥有树立其威严地位的手段之一,这就是教育惩戒。老师手中的戒尺就是教育威严的象征,戒尺不光具有象征威严的抽象意义,而且具有惩戒顽劣学生、矫正其错误行为的实际作用。事实证明,教师手中的戒尺在传统教育中确实发挥出的积极意义。我们60后、70后的几代人就是在老师的教鞭与戒尺下健康成长起来的,试问大凡80后以前的人有多少没有受过老师的惩戒?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学生犯错受到惩罚那是天经地义,学生对老师始终怀有神圣的敬畏之心,学生长大后最怀念、最感恩的还是曾经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并不像现代一些教育理论家所言的那么脆弱不堪。但是今天,我们的传统教育受到西方教育的较大影响,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被大肆张扬,而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被一再打压,甚至当做封建思想的糟粕受到批判,象征教师威严的戒尺被剥夺,教师对学生只有关爱与呵护,不能再有一丝半点的呵责,于是乎,教师和学生之间人格的平等被无限放大,而教师对学生的威严被一扫而空。渐渐地教师成了学生的服务者,教师行为被严格监控,而学生为所欲为都被宽容。教师对学生失去应有的效力,于是乎,教师由不被尊重到成为受侮辱欺凌的对象。教师连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没有了,那么教育的神圣岂不成为一句漂亮的空话?经历了太多的教育乱象,感受了太多的教育悲哀之后,不少有良知的社会人士终于认识到那些言必称西方,崇洋媚外、甚至跪舔西方的海归教育的流毒的危害,在倡导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教育革新的同时,呼吁教育惩戒的回归。
不少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教育不能没有惩戒,健康的教育必须要有教育惩戒的辅助,教师师道尊严的维护还必须有教育惩戒的适度参与。他们不仅从理论上给予倡导,还从立法的高度进行呼吁。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利。2019年7月9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提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教师出身的又长期关注支持教育事业的马云曾经形象地说过“马云惩戒的教育如同没有刹车的汽车”。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爱心呵护与惩戒警示如同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教育惩戒有其存在的心理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和法理依据。当然惩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体罚,惩戒要遵循合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如此教育惩戒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步成长的力量和手段。无论是千年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还是教育理性的深刻思考抑或是冷峻的教育现实的严迫,教育惩戒必须是我们现代教育中重拾而不能丢弃的教鞭。
本文为甘肃省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园欺凌调查分析与预防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审批号:GS[2019]GHBZ076。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