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城文青”的路与思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绘画,疫情,图像
  • 发布时间:2021-06-08 11:10

  塞在抽屉角落36 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及相关绘画、速写等,在2020 年初新冠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时,被翻了出来。最为奇迹的是无意间居然在一个不起眼的塑料盒里发现了当年拍摄的30 多卷135 黑白胶卷的底片,仔细查看,好像其中大部分从没有冲印出来过,当年可能真没将它们太当回事,觉得拍得也不怎么样。不过,在一个黑白底片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的年代,重新看到这些图像,及这些图像与历史情境的关系,好像有了好多新的感知与体会。

  当年,1984 年骑自行车珠江溯源途中, 70 多天,行程3300 多公里,地理落差2000 多米,几乎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在路途上画下了近百幅水墨写生作品,拍摄了数千张照片。尤为难得的是在这样艰难的行程中,还写下这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尽管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和想法,有很多的幼稚,甚至幼稚得可笑,简直就是一个“小城文青” 的作为。但是,至少它们记录了1984 年这一特殊时期,这位“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

  从一个僻远琐碎的小城,从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困境,在无数次的误解、打压与失败中,这位“小城文青”走过来了,也走出来了,并且,一直还依然“文青”。当年青涩单纯的所谓“思想”,在这“小城文青”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多多少少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力量。意志、毅力、独立、抗争、艺术、社会、知识分子,等等,现实中的路更为跋涉,但坚守与坚持,挑战与追寻,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当然,“文青”会变得有些“老”,也有点“油”的,在时宜与不合时宜之间妥协与挣扎,也许,渐渐变成了一个有点老而油的“文青”。

  不过,在当年这些摄影、写生及文字中,记录下36 年前的那双眼睛和那颗青涩的心,在这3300 多公里珠江游历过程中,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30 多年过去了,当年当时的事、物、人,无不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见证。一个1984 年的珠江流域的生态考察与文字图像记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今天重新读来,比对今昔,也可能有另外不同的眼光与情怀。

  在这本《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中,按时间为序的日记间,加进了十六段有小标题的短文,这些短文是当年珠江考察回来,应《汕头工人报》的约稿,写成《八千里路云和月— 珠江溯源散记》长文,分十六期连载发表的。这次整理编辑过程中,觉得将它们分开插入相应时间与情境的日记中,能够变换阅读的角度,增加点阅读乐趣。

  但是,由于“珠江溯源”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自己也东迁西搬,从汕头到南京,再到广州,又到了北京,家不知搬了多少次,也曾无“家”着落时物品寄放他处。因此,一些绘画作品和摄影资料(我记得还有彩色照片与反转片等),不知哪里去了。这次,在能够找到的范围内,选出了部分写生、速写及摄影的作品,配合考察日记的文字,汇合成图文互补的阅读文本,以纪一个“小城文青”曾经的路与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