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堂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策略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体育,伤害事故
  • 发布时间:2021-08-03 16:01

  摘要:学生伤害事故是影响体育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预防伤害事故是保证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构建环节。小学生处在思维成长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增大了伤害事故的防范难度。本文通过对体育参与风险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实际,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探讨科学的防范措施,构建安全的体育课堂环境,强化课程授课水平,为学生良好运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提供基础保障。

  1 引言

  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效防范伤害事故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成熟,各界对体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安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防范伤害事故提供了有效条件,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主导者,要提升安全意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体育课程的安全推进。

  2 小学生体育参与风险的界定

  体育运动对参与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参与人员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不断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安全风险,容易产生安全风险,进而造成伤害事故,对参与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特别是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身体素质水平较为薄弱,对参与风险无法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规避,增大了体育活动的风险性。[1]

  3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安全防护资源配置不足

  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能够对相关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校对学生安全高度重视,而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受到教育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安全防护资源配置相对较少,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安全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无法体育课程开展提供安全的环境基础。[2]

  3.2 教师原因

  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当前部分教师的体育安全知识存在不足,教育理念较为传统。小学生在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无法有效适应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无法有效把握教学难度,较大的动作难度和训练量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对课前热身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热身动作缺乏科学的设计,无法形成较好的热身效果。[3]

  3.3 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不足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参与风险,学生作文体育课程的主体,在活动中要保持较好的专注度,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而小学生受到其年龄性格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无法保持较好的纪律性,容易出现打闹等危险动作,课堂专注度不足,在运动过程中不能对风险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规避。

  4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策略

  4.1 加强重视和支持力度

  完善的安全基础设施是保证体育课程安全开展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安全的重视和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有效杜绝伤害事故的出现。要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学校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全面的覆盖,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范。要落实责任机制,明确权责划分,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提升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构建安全的教育环境。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推动教师安全专业素养的提升,将学习安全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优化激励措施,对教师形成有效的督促作用,使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保证体育活动安全开展。

  4.2 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活动的科学开展是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规避体育参与风险。学校要优化安全教育形式,传统的以安全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要提升主动创新意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安全教育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安全主题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积极拓宽安全教育途径,发挥家校共育优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学生运动安全,形成有效的榜样和监督作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借助网络渠道,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推送相关的体育健康和安全知识,引导家长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积极开展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发挥家长资源优势,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推动家校共育价值的高效实现。

  4.3 转变体育教学思路

  在体育活动参与风险是导致伤害事故出现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对体育风险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对伤害事故的危害形成正确的认识,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路,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科学把握授课难度和课堂训练量,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降低安全风险。教师要转变自身定位,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活动情况形成全面的把控,实时了解活动效果,形成及时的反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及时的解决,有效杜绝伤害事故。教师要加强对热身活动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科学设计热身动作,制定层次性的热身任务,提升热身活动的科学性。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演示,并对落地缓冲技巧进行细致讲解,设计相应的热身动作,对学生的腿部、腰部关节、韧带进行锻炼,有效防范伤害事故的出现。

  5 结语

  体育参与风险和学生伤害事故的科学防范是保证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学科特点,加强对体育安全的重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优化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推动体育课程安全高效开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力.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22):221-221.

  [2]汪太平. 小学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策略[J]. 科学咨询, 2020(5):59-60.

  [3]丁养征.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策略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9(11):54-5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