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联手 向更远的宇宙空间进发

  登月之后,短暂的太空旅游渐渐不再能满足人类的胃口。科幻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宇宙基地出现在了人类太空探索计划的蓝图之中,形成地球与外太空的一个中转站。不论是地球访问外太空,还是外太空文明访问地球,都可以通过这个中转站实现。

  在太空中安家

  不过由于人类的航天事业是最近100年才真正得以实现的,目前的还无法实现中转站的功能,暂只能实现科学考察的功能,也就是常说的—空间站。这也给那些科幻小说家们继续留下了写作的空间,一旦中转站的实物出现了,他们可Y Y的就要少很多了。现在的空间站是一种可以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航天器。打个比方,它就好像南极、北极圈内的科考站,只不过这里的自然条件要比南北极更加恶劣。

  苏联再次充当了空间站的先头部队。1971年4月,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在太空中与联盟号飞船对接成功,有3名航天员进站内生活、工作近24天,完成了大量的科学实验项目。但这3名航天员乘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过程中,由于座舱漏气减压,不幸全部遇难,礼炮1号也在大气层中被烧毁。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苏联发射8个,美国发射1个。礼炮2号发射到太空后由于自行解体而失败,礼炮3、4、5号小型空间站均获成功,航天员进驻站内工作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礼炮6、7号空间站相对大些,它们各有两个对接口,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因此也被称为第二代空间站。这里不但先后创造过210天和237天的最长空间站生活记录,还搭载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美国发射的唯一一座空间站名为天空实验室,它在435千米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服役期间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1979年7月11日天空实验室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

  这其中寿命最长最著名的空间站当属历经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代的和平号空间站,这个设计寿命为10年的空间站从1986年2月20日发射升空,到2001年3月23日因为部件老化且缺乏维修经费坠入地球大气层,共服役15年。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部分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联盟TM系列载人飞船为其接送航天员,进步M系列货运飞船则为其运送各种研究供货。和平号空间站的完全体全长87米,质量达175吨(如与航天飞机对接则重2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和平号核心舱共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这些舱段分别提供了望远镜、姿态控制及生命保障设备、舱外活动气闸舱、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太阳电池翼,以及能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的对接舱。

  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的对接舱。1995年和平号空间站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轨首次对接成功,俄美航天员在太空相逢、寸步不离的联合飞行了5天;随后一年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在航天飞机第3次与和平号对接后进入空间站,在太空度过了188天,创造了女性太空飞行新记录。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航天飞机共进行了9次对接,而早在和平号空间站建造完毕之前,美苏就在1975年进行了第一次太空探险领域的合作—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 Test Project,ASTP)。

  ASTP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就是让美国的阿波罗18号航天器和苏联的联盟19号航天器在地球轨道中对接。ASTP计划最初想法来自于电影《蓝烟火》,在影片中美国的阿波罗团队救援了一艘苏联太空船(这电影肯定是好莱坞出品的,不然应该是苏联救阿波罗)。1975年7月15日联盟19号以及阿波罗号在各自国家的发射基地相隔七个半小时先后升空,并于7月17日在地球轨道成功对接。三小时后,苏美的两位指令长斯塔福德和列昂诺夫在联盟号的舱门处进行了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太空的第一次握手。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计算,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会在英国海滨城市Bognor Regis上空进行,但由于任务的延误,实际握手发生在法国梅斯上空。两国的航天器连接后共同飞行了44小时,其间三位美国宇航员和两位苏联宇航员交换了国旗和签名礼物,甚至互相参观了对方的航天器,并合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科学。有趣的是两艘航天器分离之后,阿波罗飞船通过移动创造了一个日食,这让联盟号上的宇航员拍摄下了珍贵的人工日冕照片。

  整个任务中唯一一次严重的事故发生在阿波罗号准备返回大气层时,由于一次人为错误,降落过程变得很困难,太空舱里也带有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幸运的是有惊无险,三位宇航员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是阿波罗航天器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作为人类航空史新时代的永久的见证者,本次任务使用的指令舱阿波罗18号目前保存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那些已经在美国的Geek们一定要去膜拜一下。

  1999年1月26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宇航员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聚集在“和平号”空间站舱内合影,曾经为谁是N O.1的太空强国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位巨人终于握手言和,两国在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对接为建造和运营国际空间站积累了经验。最新一代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16国共同建造运行。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今为止还没有全部建成。建成后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里面进行工作、实验。

  为了能实现既节约费用又提高安全的目的,1969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研制一种可以重复不断地向太空运送人的运载工具—航天飞机(详细内容请参看2010年12期《Geek》)。直到3年后,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才正式确定,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后来由于缺资金的影响,真正将方案变成实物,已经是10年后的事情了。虽说晚了一些,但总比没有好。毕竟载人航天飞机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类往返地球与外太空之间。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这12年中,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两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它对人类航天史的贡献是极其巨大和有实际意义的。

  国际空间站名称的来历

  现在的名字“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是在美、俄两国为到底该叫什么争论不下时,所取的一个中立性的名字。这就好比生了一个娃娃,到底是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爸爸美国想叫它“阿尔法空间站(A l p h a)”,但妈妈(俄罗斯)却认为这又不是真正的第一个,前面还有些夭折的,应该按妈妈的叫法“亚特兰大(Atlanta)”。爸爸说这个不太吉利,毕竟以前有个死城就叫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其他亲戚(国家)想了一个比较中立的名字“国际空间站”,这样两边都不沾亲。不过,爸爸还是获得了在无线电呼号中叫它“阿尔法”小名的机会,这也算是让孩子它爹脸上有光的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