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理性了吗?

  为什么银行的大楼都豪华气派?不是他们喜欢奢侈,他们是为了打消人们担心银行倒闭的顾虑。为什么火车硬座那么简陋?不是他们不舍得花几个小钱,他们觉得搞太舒适了就没有人愿意坐卧铺了。为什么超市物品有豪华包装?不是他们不懂得节约的美德,是引诱好乱花钱的顾客自己跳出来。为什么手机资费套餐如此复杂?不是他们不晓得简化的好处,他们是想把你的脑子搞乱。为什么电影门票为老人小孩打折?不是他们心肠特别好,他们是为了把更多的人拉进电影院。

  为什么制造商把家用电器的功能搞得越来越齐全?不是他们心疼你为你省事,他们是要把价格卖得更高……面对这些和钱有关的陷阱,你能保持理性吗?

  自打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起,所有经济学的前提就是这样一个重大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因为人们有完美的推理能力,可以对所有的选择进行精密计算,达到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就连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人也知道,传统经济学可是一门显赫而辉煌的大学问,靠着它的指引,人类在短短的200年中创造了比过去的200万年还多的财富!难道这个前提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就是不完整的?

  如果说人是理性的,那么实际生活中,为什么有非常多的事咱们一提到经济学或是人是理性的时候却怎么都解释不通呢?比如同样的东西,我们喜欢更贵的。不管收入有多高,只要没隔壁邻居的高我们就不高兴,哪怕他只比你高100块钱。只要是免费的,即使我们根本不需要也想要排队抢购。只要贴上自然绿色的标签,我们就大买特买。尽管路越修越好,但买越野车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我们从办公室顺手拿一些回形针之类的小东西根本不觉得难为情,但决不会从公家拿一毛钱回家。如果买一支钢笔,只要另外一个商店便宜10块钱,就算需要跑八条大街,人们都会去买便宜的;但如果买一套衣服,即使有商场便宜10块钱,即便两个商场之间相隔不到20米,就是没有人愿意再跑路。虽然节省下来同样是10块钱。

  如果说人是理性的,那上面这些事实根本讲不通呀,我们明明知道某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是一样的功能,却总是喜欢贵一点的,因为大多数的大脑总出现一个观念:东西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就一定有它的价值在。完全不会理性地分析是真的功能更多、价值更好还是只是厂商的策略或是广告效应。

  大脑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是在比较中产生,我们难以在真空中判断事物的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之所以我们喜欢广告宣传过的东西,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善于做多项选择。

  一旦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头脑就会糊涂。当我们犯糊涂的时候,心理的机制就会起作用。例如,我们有一种“幼鹅心理”,就像刚出壳的小鹅一样喜欢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广告商正是利用我们天生对熟悉的东西有亲切感的心理,才那么猖狂地用广告来蛊惑我们。而事实上,某种贵的物质并不比相同类型价格较低的物质拥有更多的价值,可是我们总是喜欢贵的。

  如果说人是理性的,就不会经常在街上看到一条一条的排队长龙只为领取一些没有意义的优惠券或免费试用品、赠品了。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走,免费就像地心引力一样,实在让我们难以抗拒。一家网上交易网站说,购买额超过100元免运费,因此网站销量大增。事实上,就算只收一元运费的购物网站和免运费差不了多少,可二者的效果就是不一样,一元和两元的区别微不足道,但一元和零元之间却是如隔天堑。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大脑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进行推理,为了节省资源,很多时候都是启动自动化系统,让我们跟着感觉走。一条围巾从100块降到10块,虽然节省90块如果不喜欢我们照样不会出手,但一瓶只值几块钱的牛奶,只要免费赠送,不管喜欢不喜欢喝我们都会要。因为我们的心理自动认为,免费的东西一定是划算的,不要白不要。

  如果说人是理性的,咱们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买同一支钢笔多跑点路省下的钱和买一套西服多跑点路省下的钱是一样的,而付诸的行动却相反。如果说买同样的东西,尽可能省钱的方式是符合传统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理论;那买衣服时怎么就说不通了呢?显然,人们的经济行为中有一些原因不是经济决定的,而是有着其他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心理因素。还拿买衣服的例子来说,10块钱对一支钢笔来说是很大一笔,但对一套上千块的衣服而言就是零头了,也就是说,钱可以因为我们的心理状况不同变得可大可小。

  我们大买特买贴上自然绿色的标签的商品,我们不偷小钱只拿回形针……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可以在我们的心理因素中轻易找到原因。说来说去,其实言下之意就是:伙计,你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理性!

  原来我们的决定、选择,不一直都是理性的,并不时时刻刻都在计算收益成本,不是每一次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除了计算之外,我们还有别的事情要考虑。如果有人给你十块钱,要你在机场帮忙照看一下箱子,你肯定不会干;他不给一分钱,说句谢谢,你会满口答应。于是,新经济学家背叛了他们的师傅,另起炉灶当起了心理学家。心理因素才让所有的行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对心理影响行为进而造成你荷包受损还有那么点兴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怪诞行为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