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学说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 关键字:亚里士多德,生平,学说
  • 发布时间:2011-01-30 13:40
  一直以来,我们要夸一个人懂得很多,就会说他“学问不错”、“很有学问”之类的。但是不管学问有多高,总比不上创造出“学问”的人。说起来,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不仅“学问”这事有起源,在历史上也有被称为“学问之父”的人,那就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 ris totle)。亚里士多德几乎在每个学科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即便从他出生到现在的2300多年当中牛人辈出,也丝毫没有动摇到他在科学史乃至人类史当中的地位。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将“最伟大”、“最博学”等溢美之词给了亚里士多德,足可见他对世界和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那么,这位一般出现在我们古代史教材当中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究竟如何呢?

  生平篇

  首先,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生平说起,不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现在他的生平资料几乎都出自其他史料编纂者的笔下。这也难怪,亚里士多德从出生到学术方面达到顶峰那会儿,咱们中国还在战国时期,直到亚里士多德去世100年之后,秦始皇才统一了中国,距离现在的遥远可想而知。而算上西方各式各样类似“焚书坑儒”式的浩劫,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他的著作能完好保存下来那就怪了。不过,因为亚里士多德几乎会出现在各门类学科的开头,综合大量西方学者的资料,人们还是大概总结出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时间以及不少的细节。

  父母早亡的幼年阶段

  在一般的记载当中,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家乡是当时属于希腊殖民地的斯塔吉拉城,这地方在爱琴海北部,居民大多来自南方的安德罗斯岛和优卑亚岛,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科就是安德罗斯人,妈妈菲斯蒂斯则是优卑亚人。史书当中关于菲斯蒂斯的资料非常少,而父亲尼各马科出生于爱奥尼亚(现在的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一个医生世家,家里以行医为生,尼各马科本人还曾经是著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父亲阿明塔斯的御医,有了这层关系,幼年的亚里士多德有在宫廷当中生活的经历,据说还与后来的国王腓力普一起玩耍,在修养方面也颇受上流社会的影响。

  同样因为父亲行医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从小就非常喜欢生物学和医学,并且在处事方面养成了严谨、注重事实的好习惯。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科学,亚里士多德获取知识的渠道就是父亲,医学中展现出来的生命的奥秘让亚里士多德为之着迷,也激发了他想要进一步了解医学以及更多知识的好奇心,而这样的好奇心也成为亚里士多德日后在各领域研究的源动力。

  哲学起源于好奇。

  —亚里士多德谈哲学不过,亚里士多德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为之服务的阿明塔斯在公元前369年去世,随后宫廷爆发夺位之争(这样的宫廷斗争几乎会出现在每一次政权的更迭当中),王族亲戚互相拼杀近10年,最后在公元前359年,小时候和亚里士多德玩过的腓力普除掉年幼的侄子夺得王位。而在10年争夺期的一开始,阿明塔斯就带着亚里士多德一家离开宫廷回到了家乡,不久,老两口就先后过世,剩下还未成年的亚里士多德。

  父母早亡,姐姐阿里木奈丝苔和姐夫普洛克塞诺斯承担了抚养亚里士多德的责任,两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了亚里士多德很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亚里士多德对姐姐和姐夫也十分感恩,后来自己混好之后也给了姐姐和姐夫很大帮助,另外还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姐夫的儿子(当时的希腊和现在的香港一样,是允许表亲相互爱慕并且合法地住在一起的),并把姐夫的儿子立为自己的遗产继承人等等。甚至在自己去世前,还留下遗嘱说要后人给姐姐和姐夫立像,可谓是一辈子的感激了

  马其顿腓力二世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求学经历,就不得不说到历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柏拉图。现在我们只是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扯出“柏拉图”这个词,但在历史上,柏拉图可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当然,对亚里士多德的培养也成为柏拉图在后人的记载当中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之一了。

  亚里士多德在17岁这年(公元前367年)告别姐姐和姐夫,离开故乡来到希腊雅典,这是当年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亚里士多德希望能够在这里继续学习知识。最终他从当时希腊两所最著名的学校当中选择了柏拉图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也就成为了柏拉图的弟子。阿加德米学园以哲学为本,对学生注重理论的培养,虽然根据当时学生的需要也有修辞、辩论这样的课程,但最主要的授课还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培养人们思考、反省和抽象思维能力—照柏拉图的话说,学园的目的是“使哲学家成为君主,或者使这个世界上的君主王公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

  不过,亚里士多德没有选择的另一所学校也并不差,只是研究的内容与推崇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由著名演说家苏格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学校偏重实用,向学生教授不少演讲的技巧(很多电影里面就能看到,古希腊开个会基本上就是演讲和辩论……)。两所学校其实最终方向都是一样,那就是为希腊培养从事政治活动、管理国家的栋梁。但由于形式的不同,两者之间也很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就有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大约在公元前360年,两所学校就授课方式进行了一场论战,虽然亚里士多德学的并不是以演讲技巧为主的东西,但他却在论战当中有力地批驳了伊苏格拉底学校过分注重实用的观念,说它们思想非常贫乏,只知道强词夺理等等,并最终为阿加德米学园争得了荣誉。这事情也能看出,科班并不见得牛逼,内心强大了,做什么都能给力。

  如果把当学生和当老师的时间算在一起,亚里士多德在阿加德米学园生活的时间长达20年,在当时的学校当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基本都是自己研究自己的课题,老师的授课没有范本也没有讲稿,就跟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一样。关于当时有开设哪些课程,现在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史料当中来推测,比如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声学以及社会、政治、伦理等,不过一方面当时的学科都比较混杂,并没有真正区分开(亚里士多德自己才是学科分类的奠基人);另一方面,在阿加德米学园,这些都只是基础知识,哲学才是终极王道。

  从基础知识到哲学这条学习和研究路线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可谓如鱼得水,极强的学习能力、勤奋用功的态度,加上从小就具备的风度和口才,让亚里士多德不断地展露自己的才华,并得到了导师柏拉图的厚爱,柏拉图称赞亚里士多德为“学园之精英”,提拔他为学园的老师。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后期的观点逐渐与柏拉图学说产生了出入,但对老师亚里士多德也始终非常尊重,不过,因为学术观点相左,柏拉图在去世时并没有立亚里士多德为学园接班人,而是选择了始终无条件跟随自己学说的斯彪西波。加上这时宫廷政治风波也开始影响学园,亚里士多德并不关心政治,但他逃不出自己外邦人的身份,于是在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和同学克赛诺克拉提一起开始了游历生涯。

  离开雅典,12年的游历生涯

  亚里士多德最先到达的地方是密细亚地区(马尔马拉海的南岸)的阿塔内斯,全程受阿塔内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的资助。赫尔米亚过去也在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过,算是亚里士多德的同学,而他的思想也和柏拉图追求的哲学一脉相承,因此在治理自己的地区时,赫尔米亚就希望将哲学进行实践,于是邀请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和克赛诺克拉在内的四位哲学家过来,管吃管住,让哲学家们只管整天研究和讨论哲学即可。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完成了第一次婚姻,对方是赫尔米亚的侄女比娣娅,婚后生下的女孩也起了和她妈妈同样的名字,不过好景不长,亚里士多德的第一任妻子很快就过世了,他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赫比丽丝并生下了一个男孩。

  在史料当中,关于亚里士多德家庭的部分很少,主要还是集中在学术和研究方面了。在阿塔内斯的两年当中,亚里士多德开始形成对柏拉图哲学的批判思想,自己也逐渐从过去在学园时对柏拉图有意无意的“模仿”,发展到了拥有独立的见解。游历的第三年,亚里士多德移居累斯博斯岛东南角上的城市米提利尼(现在也仍然是希腊的著名港口),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认识了此后25年都在共同合作的泰奥弗拉斯特。当时的泰奥弗拉斯特才23岁左右,两人除了研究哲学,还对所居住的这一区域的海生动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后来写入了他们的动物学著作当中。

  到了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接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还是那个童年时的宫廷玩伴)的邀请,和泰奥弗拉斯特一起来到宫中,给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当老师。生活环境好了,亚里士多德进行研究、思考和探讨也得以更集中的进行,而这时,外面的战争仍然不断,亚里士多德在宫廷当老师的时间其实只有三年,这三年当中,原先资助亚里士多德的赫尔米亚就被波斯军队俘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亚历山大在三年之后也出去打仗了,亚里士多德无事可做,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斯塔吉拉,直到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12年的游历生涯结束。

  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的妻子菲利斯

  Tips:厉害的老师和厉害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和学生都足够厉害,老师是之前介绍的柏拉图,而柏拉图的老师则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而亚里士多德在宫廷时期只教了三年的学生亚历山大也同样不简单,他虽然始终尊重老师,但比起学习,亚历山大显然更擅长于打仗—他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几乎整个欧洲土地并入自己国家,还出兵亚细亚,甚至有攻占印度的打算,他就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