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丝带”为什么这样红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黑丝带,网络评论员,试飞
  • 发布时间:2011-02-16 13:00
  在1月11日试飞后,表达激动心情的网络用语“内牛满面”成为对“黑丝带”最多的评价

  作为资深网络军事专家,39岁的宋忠平最早并不是在论坛上看到“歼20”的。2010年12月中旬,他从一个军事QQ群里第一次看到了这架硕大的战机,“没有太兴奋,该来的总会来。”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宋忠平在网络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胡参谋长。作为最受军迷欢迎的网络评论员之一,胡参谋长的影响力早已拓展到平媒、电视和电台。

  2009年底,他去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做嘉宾时,节目组告诉他,军方人士将明确,当时热炒的第四代战机其实就是“歼10”系列改进型。

  “歼20看起来就是歼10的改进扩大版,世界上的第四代战机几乎都是这样。F22、T50都是本国第三代战机的放大版。当然不仅是放大这样简单。”宋忠平说,虽然“黑丝带”的气动布局特征在“歼10”上已有体现,但它真正采用了“升力体+边条翼+鸭嘴布局”的三合一布局。这些,都没有超出他的预料。

  然后,就是“黑丝带”的风声水起。根据第三方网络数据服务机构---北京缔元信互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向本刊提供的监测数据,到1月10日,“黑丝带”公开试飞消息前,国内大型资讯网站的相关内容浏览量超过8000万。同时,有关这架神秘战机的消息还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中小型网站、论坛广泛传播。

  “这是一次全民国防科普教育。”宋忠平说。

  神奇的“1月11日”

  在宋忠平印象中,能够像“黑丝带”这样集中爆发的军事装备消息还有过两次:中国政府宣布2007年1月11日进行了反卫星武器实验;2010年1月11日,中国政府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第三次就是2011年1月11日,国防部相关人士正式对网络流传的当天进行“歼20”试飞的消息进行了回应。

  “航空母舰也是热点话题,但它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从2000年开始,没有歼20这样的集中效应。”宋忠平说,前两个“1月11日效应”显然也与“歼20”相提并论,“网络上的关注量有10倍的增长,我自己有关的博客、帖子点击率都要乘以10。”

  作为准专业人士,宋忠平还参与到两个焦点技术讨论中:鸭翼是否影响隐身性能?试飞时起落架为何一直没有收起?

  根据“缔元信数据”的监测,与“黑丝带”相关的内容最早在2010年12月15日就引起了关注,但此后10天中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12月25日后,关注热度陡然上升,并在12月31日达到最高峰值。虽然关注热度开始下滑。然而到1月6日再度升温并达到12月29日的水平,1月6日后,关注热度再次下滑。

  1月11日,随着“黑丝带”成功试飞的消息传出以及国防部外事办的相应表态,人们再次对其投注热情目光。

  “缔元信数据”副总裁梅涛分析说,上述趋势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网上有关四代战机内容的变化本身。网上有关“黑丝带”的最早内容是一些军事论坛上模糊不清的照片和视频,此类内容的传播初期仅在军迷网民中引起关注和讨论。而随着“清晰版”图片、视频内容的增多,此类内容延展到主流门户网站,无论是资深军迷网民还是一般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都快速上升。

  二是这种“非典型方式”亮相又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美国航母战斗群集结西太平洋、美国防长盖茨访华以及国家主席胡锦涛计划访美等事件缠绕在一起,网民的想象与讨论空间被急剧放大。因此,“黑丝带”的“走光”已经超出了新型武器亮相的范畴,这是此次“黑丝带”网络走红与以往任何一款新武器亮相的最大区别。

  根据“缔元信数据”针对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凤凰网、中国网络电视台、Tom网、千龙网、天涯社区等数十家国内大型资讯网站的全流量监测,与“黑丝带”相关内容,包括新闻、论坛帖子、图片、视频等的页面浏览量(PV)超过了8000万。不过,这只是短短10余天的关注度。

  比照“缔元信数据”最近推出的《鼠标下的2010---2010年中国网民关注热点研究》报告,中国网民对“黑丝带”的关注度与“2010年美国对台军售”一事的关注度水平接近。

  关注此事的网络用户,如果以独立访客数计算规模约在800万至1000万。梅涛解释说,这里提到的独立访客并不完全等同于CNNIC报告中提到的“网民”,一般情况下,独立访客数会大于“网民”数。

  “内牛满面”的观众

  截止到2011年1月10日20点,新浪微博与“J20”相关的微博共14011条,网易3647条,搜狐2021条。“缔元信数据”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部分研究发现,相关微博内容约70%属于“事实陈述”,约20%是语录式的评论,剩下10%则属于简单的叫好或者反对。

  在中华网军事论坛、铁血、飞扬等军事专业论坛上,支持、叫好的网民占据了绝对优势。

  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论坛中,支持者占比约60%。

  主要的反对和质疑声音则来自天涯、凯迪等老牌论坛。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仍有很多领域缺乏资金。质疑者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尚不具备生产真正意义上第四代机的能力。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宋忠平说,“黑丝带”刚现身而未得到确认时,平时不关心军事的同事们也纷纷向他咨询:“先是真假问题,然后就是为什么有鸭翼这类专业问题。”对于真假,宋忠平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如果是假的,为什么都是在地面上的照片。

  在1月11日试飞消息确认后,表达激动心情的网络用语“内牛满面”成为对“黑丝带”最多的评价。新浪军事论坛更有帖子说:“歼20”成功降落时刻,现场围观民众喜极而泣。

  宋忠平非常认可这种民众情绪:中国人并非过分迷恋军力,而是还很缺乏国防意识。

  “中国发展国防理所应当,我们与西方国家差距还很大。”这位曾经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自动控制教研室教师说,他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对此深有感触。

  从2010年的黄海局势,到100年来中国人疲于应对来自海上、陆上的入侵者,宋忠平认为,中国人对于武器装备的期望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最近,他正在筹划的一本书,书名就叫《O形包围》。

  2010年12月,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介绍国防军队未来建设情况时也提到: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军事透明化的案例

  在宋忠平看来,为期半月的“黑丝带”事件也是中国军事透明的体现。根据新华社及《解放军报》等消息,一直以来,中国战机研发都采取“装备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的发展原则,除非有十足把握绝不亮相。例如2006年正式发布“歼10”消息时,报道同时告知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装备部队。

  1月11日下午,各大门户网站和军事网站几乎都同步视频直播了“黑丝带”的试飞过程,从而将半月来的公众关注引向高峰。

  缔元信公司此前为一些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提供网络咨询服务。梅涛说,虽然无法判断此次“歼20”亮相是否有意为之,但这个案例值得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高效传播平台,它既能高效传播信息,又能及时传递和反映受众的反馈。

  “希望此次J-20的‘非典型性亮相’能够成为国内互联网管理运用模式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他说。■

  网络热评“黑丝带”

  阳光狂龙:泪流满面者比比皆是,造纸厂大发了,没想到J20的第一天也牵动内需。

  li00001:想想当年我们建国初期勒紧裤腰带买了米格15,再到后来的歼5,歼6,强5,歼7,歼教6/7,歼7Ⅲ,歼8,歼8Ⅱ,飞豹,枭龙,歼10,歼11,歼11B,空警2000/200一直到现在的丝带歼20,回首我空军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感到骄傲!

  黄叁:提议把1月11日作为军迷日。

  李小龙:跪求空军装备院校名单,准备高考报名!

  r77_2000:谨慎乐观,保持低调!

  中国人就顶 :现在天天好像过年!!!

  xq_23:成飞集团万岁,不知道招清洁工不,我愿意为我们民族真正有用的人全心全意服务。

  小雨点:赶上一步,还差三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anhang_china:多少年没有哭过了,想想当年还在和同学争论会引进S27,还是米格29,今天我们的四代机已经首飞了,我真是没出息,这么大了,看个帖子也会泪流不止,大家见笑。

  wxb20040115:比我娶老婆的时候还要爽!

  sanjiaozui:昨天的双色球都出“20”号了!

  盖碗壳子AAA:你回模糊照片,它们会说PS;你回清晰照片,它们会说是模型;你回滑跑视频,它们会说这是安了电动机的三轮车;你回今天的首飞视频,它们会说这飞机的性能如何如何烂;我想你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数据发给它们了,它们也会说我们的飞机没有经历过实战,兄弟们,你们不会拉一架去和F22空战吧。

  DIWE1967:一旦拥有,但愿不用。

  王小虎:夜阑卧看试飞图,丝带屡屡入梦来。

  (摘自新浪网)

  外媒眼中的“黑丝带”

  英国《每日电讯报》:参照歼20照片中飞机旁边车辆的尺寸,该战斗机与同类美国或俄罗斯战机相比,体积较大,设计为远程战斗机。

  美国《空军时报》网站:这似乎进一步佐证了全世界防务专家的猜测:中国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打造F22的对手。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新开发的隐形战机在10年内不会改变中美两国间的力量平衡,但在心理和象征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歼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灵活性要比美国的F22战斗机略低,但是武器舱更大,能够携带的燃料更多。

  俄罗斯独立记者网:中国早已不是一模一样地简单复制,而是在创造性地发展。

  美国《时代》:歼20全部由中国制造,其性能足够与美国最先进的F22或俄罗斯的T50匹敌,并有能力将战线拉近至敌方上空,成为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主编平可夫:这显然是为了表明北京正顺应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呼吁,增强其国防现代化和未来意图的透明度。

  美国《连线》:F22用了15年才正式服役于美国空军,而中国对高技术装备的质量控制,将导致歼20要在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影响到太平洋地区。

  法国《欧洲时报》:歼20的强大载荷能力可以让它携带大型导弹,远程飞行能力更能让它“畅游”太平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