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存量不公”导致收入分配“流量不公”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财富,存量,收入分配,流量
  • 发布时间:2011-02-16 13:07
  “‘十二五’规划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论述表明,对于流量的调整开始动真格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对调整财富存量的相关规划”

  “城镇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共同主导了中国收入分配不公趋势扩大的局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日前参加“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并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他指出,消除城乡差距并不等于消除了中国的贫富差距,一味消除城乡差距而忽视城镇内部差距是一种很危险很莽撞的行为。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收入分配差距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44.3%,已经超过了二元经济对基尼系数42.1%的贡献率。

  初次分配改革应优先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个争论一直存在,到底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在再分配领域?“十二五”规划似乎显示政府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大有作为了。

  刘元春:初次分配不公和再分配不公都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核心来源。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呈现“碎片化”和“分割式”,这就使得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数量的增长非但不能消弭差距,反倒成了区域差距和人群差距产生的诱因。

  这就提出了一个改革的优先顺序的问题,再分配的改革要以初次分配改革为基础,初次分配改革是更基础、更长线的工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经济改革的支撑。如果不以对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源市场进行改革为基础,而单纯寄希望于通过再分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可能难以实现。

  《瞭望东方周刊》:有数据显示,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国民收入在加快向政府和企业集中。这是印证上述结论的指标之一吗?

  刘元春: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远低于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的占比,这是有数据支持的,所以导致在岗职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低于适度水平。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上的分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了我们初次分配不公的格局。

  比如说,转移收入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差异长期维持在20%左右,如果这个差距绝对值拉大,同时转移支付比重又保持在一定水平,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进一步扩大。

  《瞭望东方周刊》:你还提到行业收入差距过大,这是否也应是干预初次分配的重要领域?

  刘元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收入最高行业和收入最低行业的差距达11倍。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做了新的统计,现在最高、最低收入相差15倍。

  行业差距的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人均职工工资的增长率从2003~2009年都始终处在高位;二是制造业收入处在低位,反映了生产效率同收入增长之间的不对等,这是分配机制扭曲的反映;三是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职工工资偏低,说明我们长期对公共服务部门重视不够;四是2006年之前由IT行业引领高收入人群的状况发生改变,得益于垄断和资本密集的优势,金融业在2003~2009年的工资增长率远超GDP的增速,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是直线上涨。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城市扶贫是未来重点

  《瞭望东方周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曾说,“只要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的基尼系数将回落到0.4以内,而这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任务。”所以主张关注重点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而你提出城镇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成为另一个主导中国分配不公的因素?

  刘元春:无论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测算,从1998年以来,我们的基尼系数一直呈上升态势,这反映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整体状况。这种扩大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内部的分配差距与城乡之间的分配差距并列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

  对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的各项因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到该年城镇收入分配差距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44.3%,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42.1%,这种超越提醒我们,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部分配不公的问题。

  事实上,适当的城乡差距有利于二元经济的加快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一味消除城乡差距而忽视城镇内部差距是一种很危险很莽撞的行为,我们的关注点应当开始转移,至少城乡差距和城镇差距要并重。相比以前对农村的扶贫,开展城市扶贫可能是未来重要的着眼点。

  《瞭望东方周刊》:以重庆为例,该市提出5年内要通过民生工程调整蛋糕分配方式,把基尼系数从0.42降到0.35,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剂良药吗?

  刘元春:我们对2009年全国各省区市的基尼系数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基尼系数之间并不呈现库兹涅茨倒U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会随之减弱)。这几年某些省市基尼系数的缩小取决于什么呢?就是民生工程的建设。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它的基尼系数一直比较小,而且还处于逐渐缩小的状态。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各种民生工程的建设,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增速有可能回落,但是主导未来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于长期分配不公积累的以及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存量不公。这些年老在喊收入分配不公,但收入本身只是增量、流量,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存量分布不公才是收入差距的主导因素。

  不做“存量”文章,收入分配格局难以根本改变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理解这种财富存量分布同收入流量分布之间存在的脱节?

  刘元春:目前我国年度总收入大幅增长,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财富规模较上一年增长28%,达到5.4万亿美元。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中国家庭数增长迅猛,以67万的总数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我国有一个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阶层。有学者提出,中国的财富分布已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

  财富存量分配不公对流量分配不公产生强烈的冲击。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直接投资性财富收益率和价值会通过资本持有、地产持有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低收入阶层的非经营性收益又在通货膨胀和低利率作用下缩水,这种财富存量差距就越拉越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在全世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房价还是急剧上涨,原因是什么?是房地产结构分布严重不均。房价涨幅不均又导致不同地区财富分布差异迅猛扩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区域积聚的财富是中西部不可比拟的。另外,城乡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导致城乡财富存量差距拉大,2009年城乡房价之比已达13:1;而由于城镇商品房均价的迅猛上涨,城市内房产持有者和无房者、享有福利分房的群体同商品房购买群体、拥有多套住房者同一套房拥有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十二五”规划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论述表明,对于流量的调整开始动真格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对调整财富存量的相关规划。如果不做财富“存量”文章,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要想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