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性的“偶像”

  狂躁不安的灵魂,超人式的自恋,对男性力与美的迷信,造就了日本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三岛由纪夫

  文豪夏目漱石在《后来的事》中对劳动---人类社会构成的根本---大放厥词,说劳顿使人精神困惫和身体衰弱,道德的败坏也接踵而至。如果夏目先生的此类愤世嫉俗可称为“反社会”的罪状,三岛由纪夫,这位因传奇式的自杀而“神化”的异色作家,则进行了更危险的犯罪。他的一生,似乎在进行一场强横无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人性”表演。

  “反人性”较之于“反社会”,更有一种对人精神深处的冒犯和刺穿。在三岛踏上文坛的早期,他的诗歌老师就曾揶揄他“不是早熟的天才,是变态”。他写过随笔集《不道德教育讲座》,对世间一般的道德观念冷嘲热讽,标题都触目惊心:“应该大大地撒谎”、“要欺负弱者”、“要背叛朋友”、“要从女人那里榨取钱财”等等。这位认真的“亵渎者”,隐藏在“唯美大师”、“右翼分子”、“邪恶偶像”这些面具之后,实则是对现世安稳式的平凡市民生活和其背后的价值观的轻蔑和不耐烦。狂躁不安的灵魂,超人式的自恋,对男性力与美的迷信,造就了日本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的巅峰之作“丰饶之海”四部曲,同样不屑于回顾现实,主题直奔“生与死”。四部曲首尾相衔,借由共同的主人公---理性的代表本多之眼---经历了四轮轮回转世,形成一个生死流转的不可解之环。第一部《春雪》之中为恋而死的贵族少年,在第二部《奔马》中化身为忠君而狂乱的剑道少年,到第三部《晓寺》中又化身为代表爱欲之秘的泰国公主。他们短暂的一生,似乎都是为了赴死这个目的,最后一部《天人五衰》中,主人公又以死证明了前三部主人公的“生”并非幻影。

  生是为了死,死证明生,成为三岛后期的信念,他表演式的自杀,也被看作是构筑自我神话的极端手段。他的死,为他赢得了更多崇拜者,年轻人认为他以死成全了自己,视他为英雄,右翼更把他奉为典范和榜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三岛生前说“自己在文坛和编辑中没有一个朋友”。

  与三岛生前过往甚密的石原慎太郎后来谈到三岛,说他的一生全是虚构,包括他的自杀。三岛生前的同性情人福田次郎1998年出版《三岛由纪夫---剑与寒红》一书,披露了他与三岛的十几封书信,让世人哗然。三岛后人认为有损三岛形象,以侵犯著作权为由禁止发行。

  这位惧怕虚无、尼采式的狂人的神话在其崇拜者的维护下还在继续书写,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精神偶像的外衣下,这位被文学收容的充满人性弱点的异端,常常有意无意成为人们内心的一根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