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园校合作共育现状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衔接,家园校共育,入学准备
  • 发布时间:2022-03-11 11:16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而在幼小衔接层面幼儿园、小学、家庭与孩子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目共睹。我园和两所小学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活动,开展家园校共育,用科学理念关注幼小衔接,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是为幼儿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基本遵循的方向,真正从幼儿的视角关注教育问题,既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又有利于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更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引导广大教师和家长用科学理念关注幼小衔接,积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包括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大班幼儿父母的入学准备观念。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相互之间的入学准备观念的异同,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幼儿入学准备水平至关重要。[1]赖瑛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2]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3]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目前幼小衔接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小学化、教学评价单一化、幼儿园与学校缺少沟通,幼小衔接教育不当会造成孩子身心方面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孩子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沟通,这些问题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幼小衔接层面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我园和两所小学建立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活动,进行幼小衔接课程实践开发。

  (一)双向衔接、双向研读标准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研读与幼小衔接相关的文件、书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要进入对方课堂体验,对标对表各阶段的目标实施科学衔接。幼儿教师参观小学,体验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模式,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小学教师参观大班活动室,观摩教学,了解教师和幼儿学习生活的现状,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心理特点。通过培训、参观、交流、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有效实现双向衔接、双向研读标准。

  我们开展六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参加省教研室组织开展“河南省小学语文减负提质幼小衔接”活动,通过实践探讨两个学段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路径。贾教师执教一年级识字课《大小多少》,教学设计清晰简明,运用拼字学具采用直观教学、创新游戏形式与教学知识相结合,学生成为课堂的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提高学习自主性、趣味性,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育发挥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示质效双增的观摩教学课。

  (二)儿童为本

  生活活动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吃饭、睡眠、穿脱衣服、个人卫生、室内整理、人际互动交流等方面都有能力提升、习惯养成和文明礼貌礼仪培养的问题。而身心健康、专注力、自信心、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非认知能力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和耐心引导逐步形成,才能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各个方面不断有所发展,这是生活的课程化。

  以儿童为本,道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从儿童生活出发才能真正贴近其认知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讲究教育相互渗透,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才能更加科学的推进幼小衔接。

  1.幼儿园方面

  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组,结合本园实际,制订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通过培训、讨论、辩论、观摩教学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教育目标等,引导教师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开展《我上小学了》主题活动,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等;教师有意识使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适应学生特点,通过教学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管理、家园共育等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小学,感知自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向往小学生活。

  2.小学方面

  学校利用假期优化校园布局,实施走廊文化建设、教室多功能室装修等工程,提升文化艺术品位,优化教学功能效益,为学生提供幸福、快乐的课后服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为孩子们准备美味、营养、安全的午餐;放学后教师耐心辅导学生写作业;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年级社团里,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唱歌、舞蹈,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引导一年级学生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规范与责任意识,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时段结构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年龄层次密切相关,幼小衔接课程的时段针对性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环境因素等都与之契合。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必须考虑季节和学期不同阶段的地景与变化,把课程与不同时段密切联系,进行设计和策划幼儿的各方面活动,才能更加贴近其实际生活,更加趋近儿童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整合教育资源

  幼儿园、小学、行政、家庭、社区形成有效协作的教育生态,统筹联动。如:家园校共同开展《我是小学生》主题活动,每个孩子分别在家园校练习穿衣、叠衣服;学会正确的看书姿势、握笔姿势;学会整理物品,有序摆放等。大班幼儿反复练习,一年级学生巩固掌握,逐步学会独立自理,进步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及展示能力的平台。

  组织省领导、名师、教授开展讲座,引导家长了解小学作息时间、课程模式、小学教材,为家长答疑解惑。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园校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帮助每一个孩子度过适应期,顺利入学。

  参考文献:

  [1]王丹阳.教师和父母关于大班幼儿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河北大学,2020(1)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3(9)

  [3]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