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实践研究
  • 发布时间:2022-03-11 11:25

  摘要: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避免教师本位思潮的复苏。小学数学既是义务教育的起始,也是义务教育的基石。但我们教师研究发现,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均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这就极易加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且一视同仁的作业布置模式并不符合教育部所推崇的“因材施教,拓展学生潜力”的新型教育理念。因此,我们教师从目前数学作业布置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作业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掌握教学进度的有效方式。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建立学生本位思想。将学生本位思想与学情分析相结合,就需要教师们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而分层设计数学作业。而分层设计就是指从学生的个体出发,根据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出难度不一的作业方案。而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性的作业方案,就必须先了解在目前的数学作业设计当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一、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当前数学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模式化趋势日渐严重,很多教师只是照搬权威机构例题来布置作业,并未思考权威机构例题是否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反而揠苗助长,收效甚微。

  (2)部分学生对完成作业兴致寥寥,大多是敷衍应付了事。我们教师经过调查发现,传统教学中大多不关注学情,只会统揽式地布置一些难度相当的作业,对于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来说完成作难度较低,没有挑战,而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就可能会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关注学情。

  (3)缺少创新性。教师经常将学生错题原题作为作业,学生虽然知道了解体答案,但却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来曾经做错的题目,题目设计缺乏创新。

  二、将学情分析与实践相结合

  (一)实现作业设计主体的多元化

  作业设计僵化是学生们厌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主意现状,就必须优化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可以不限于教师这一主体,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社会人士。教师的作业布置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定向模式,形式单一,一人智慧不及百人所思,因此,要增强学生动力,改变学生厌倦写作业的现状,就必须先从作业设计入手。教师应当采取互联网渠道,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案,再由教师优中择优,选择最符合学生成长现状和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方案。当然也可以开启合作探究模式,充分发掘出学生、家长的智慧,让二者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合力设计出一份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作业设计方案[1]。通过此类方式设计的作业方案,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教师本位思潮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降低学生抵触情绪,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为将来进一步提升作业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硬性分层与软性分层相结合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分数论依旧是很多教师评判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尺。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所在。但分层设计不能过于刻板,要做到硬性分层与软性分层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某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作业也按照相应的数学层次来进行难度设计[2]。A类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让学生觉得写作业是一种挑战,激发学生的胜负欲;B类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难度上稍微增加一点点难度,让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同时深化所学;而C类学生的作业不能超出课堂例题难度,根据例题的难度来为学生设计难度相当的作业,学生如果在完成作业有困难之时,就可以参照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思考,完成作业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这是硬性分层,当然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而选择软性分层,即尝试不同阶层的作业。这样既照顾到了学生们的基础差异,又给予了学生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一定的拓展空间。例如在教学《乘法》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这样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类:19乘以15等于多少?第二类:10乘以8等于多少?第三类:7乘以9等于多少?等等。这就是三类难度逐步递减的作业设计,第三类直接根据乘法表即可得出答案。学生可在完成自己对应阶层作业之余,选择其他阶层的作业进行挑战。这就是硬性分层与软性分层相结合。

  (三)错题资源巧利用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应当对学生平时在作业与测试当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摘抄与整理,并根据学生的层次将错题进行归类。这些错题是学生们知识盲点,需要学生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学生的错题应当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予以彰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曾经做错的题目不能以原题形式呈现,应当创新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基础。例如,我们教师在教学《小数的除法》这一节中,发现学生们对35.8除以10这类题型的算法掌握不够透彻。因此我们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就将35.8除以10转化为了应用题:小明陪妈妈去超市购买食盐,甲摊位10包盐需要35.8元,乙摊位8包盐需要24.8元,问哪家购买食盐比较划算?错题复现,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曾经做错过的题目的印象,也可以检测出学生们对该类题型的二次掌握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设计是基于学情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为这三类学生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安排学生对应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辅助模式[3]。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对应层次作业之余,尝试其他不同难度的作业,拓展自己的进步空间。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设计,一则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二则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从学生主体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泉水.基于学习者差异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行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1.

  [2]李业翠.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85-86.

  [3]汪元贵.别样的作业异样的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A1):7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