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个性化使用分析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个性化
  • 发布时间:2022-05-12 22:22

  摘要:教材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拘于教材,展现出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实现教材的个性化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通过个性化使用教材,展现具有个人、班级、学校的个性化教学成果。本文将通过教材解析的方式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个性化使用策略。

  引言:教师要想做到教材的个性化使用,首先要掌握学科特点。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相比其他的科学学科,更加贴近于生活,开放性更强。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不能只拘泥于教材上的案例,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举例,拓展学生视野,调整章节顺序,整合知识架构,将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身临体会道德与法治就是身边事。从而凸显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实现班级、学校的独有文化。

  一、结合生活举例,提升学生体验感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很强,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健康丰富的生活,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以及价值判断能力。而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一二年级的教材以插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现知识。但是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插画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为教材上的内容引入生活中更加贴切的例子,在适当的课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经历,弥补教材图文表达的不足。

  例如人教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中“我会努力的”这一单元“我能行”一课中,通过“大拇哥送给你和我”、“我哪里还不行呢”、“我也能行”、“谁会真的行呢”四个漫画,分别向学生描绘了互相夸赞、自我反省、自我鼓励和坚持努力的过程,来实现教育学生会赞美、有自信、不自负、要努力的道德品质。但是仅从文字描述和插画并不能让学生都能做到自信努力不自负,个别原生家庭导致的性格内向自卑、天性敏感的学生需要重点理解自信一篇,而有些过度自信的学生就需要教育他们不要自负。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将需要学习自信的同学作为自信部分的课堂重点,通过鼓励式教学,以做游戏的形式提高他们的课堂互动性,选择不同学生擅长的不同兴趣领域作为游戏的主要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每个人擅长的部分不一样,不需要气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自信心较足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擅长的领域也会人外有人。教师通过班级活动的形式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弥补不足,更需要通过努力来保持优势。这种不需要点名的游戏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调整章节顺序,整合知识架构

  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了学生的成长,是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的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每一册书的知识架构进行整合,在结束一本教材之前,将全书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教材呈现的价值观的理解,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在小学教育的不同阶段,每一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题,每一册书中,每一单元又都围绕着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展开。看似相互独立的各个单元,其实存在着相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合理地打乱教材原本编排的顺序,通过自己备课过程中总结的关联性,重排教学顺序,实现教材合理化运用,不拘泥于教材的固化思想。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之间看似独立的两个单元实际上存在着递进关系。前者讲述的是学生入学过程经历的事情,后者着重于校园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这些事情是同时期、连贯的事件,将两单元融合为一个内容相对于教材安排,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入学后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就不能只看教材单元分配,要更多的考虑到单元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实践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教材,适当的拓展教学材料是教材个性化使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整合的知识框架,寻找相关的视频等多元化的教育素材,让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知识充满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人教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为例,本册书通过三个单元,分别以家风、社会奉献、中国近代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第一章节的家风主题,教师可以采用学生PPT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学生自己家的家规家风,让学生分享好的家风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观。第二篇幅的社会奉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到附近的海边回收空瓶子、去当地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等义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章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介绍,五年级的孩子对家国情怀的认知达不到成年人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相关题材的电影、纪录片来展现文字背后的历史。通过影片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教材上抽象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背后的艰辛,在学生懵懂的年纪种下爱国的种子。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当地抗战时期的遗址等历史主题博物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应该牢记的那段历史。总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过程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教育道德,在成长中形成规则意识。

  综上所述,教材作为教育的主要工具,为课程教育提供了合理的大纲,但育人的过程不能迷信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实际,安排合理地教学顺序,运用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实现教材的个性化使用。小学生当前的价值观尚未完善,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好相关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使用,辅助其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从生活上、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明辨是非能力。

  参考文献:

  [1]伊晓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生活逻辑及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21,(6):7-10.

  [2]胡满姣,徐卫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个性化使用[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12):58-60.

  [3]张红岩.充分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1,(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