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想飞翔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理想,飞翔,杂志社,年轻人
  • 发布时间:2011-02-18 15:59
  说到理想,常使我找到少壮能几时的奋进激昂,看似虚无缥缈,却给人以力量。那首传唱一时的《隐形的翅膀》:“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梦想或说理想,让很多人兴奋的想飞。甚至不少五六十岁心存梦想的老家伙,迫不及待的把这首歌放在手机的响铃上,不知道是激励自己还是向外人显摆,亦或是自慰。我一个兄弟就是这样。他那种永不服输的乐天精神也感染着我。是的,人没有了追求,没有了理想,活着没劲。

  理想是什么?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非草木,魂魄主心,吾将上下求索。人有了一个志向,一种理想,生命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活的才有滋有味,不枉度人生。哲学大家曾说:“存在决定意识。”我信。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我们杂志社的主力是80后年轻人。有的人干半年一载跳槽走了,是常态;有的人心怀理想,坚守了数年,安身立命创办时尚大刊,是少数。人之常情,他们也时常彷徨,这里是自己理想归宿吗?有什么理由让我与一本刚刚起步的杂志相伴相守赌青春呢?在北京这样飞速扩张的国际化大都市里,个人发展机遇随处可见,垂手可得,但必须承受各种诱惑、压力和残酷淘汰的竞争。现代人有自己的理想标准,活在当下,很现实。比如,有一份待遇收入优厚的职业;租一间略大一点舒适的房子;(买房?打住吧,那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买一辆新款车,上班郊游快捷风光;(刚改摇号啦,摇上摇不上且不说,外地人还没份儿呢。)这是许多人追求向往的。发展经济,造福百姓,也是今天党和政府的国策。令我辈羡慕的是他们赶上了中华民族崛起的新时代,他们的人生理想融入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拥有未来。

  清代诗人赵翼有:“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不同,理想各异。我的父辈曾怀揣着那一代人的理想,闯天下,打江山。那一年,父亲86岁高龄,他执意要回阔别了几十年的四川苍溪老家看看。他是1933年在家乡参加了徐向前元帅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他爬上当年放牛的山头,双手捧起抓过鱼的溪水,往事历历在眼前,一起出来参加革命的几百个同乡,已长眠在红军墓陵园,他是幸存者……过度兴奋激动加上旅途劳累,老父竟然晕倒在山上的稻田里!醒来时,他说:“我十几岁参加红军,为的是穷人翻身,当家作主。我们这辈人的任务完成了,走了知足。”他情愿根落理想的起源地。家父去世安葬时,六位解放军战士抬着他,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友和许多不认识的老军人,行军礼为他做最后的送行。他们曾为共同的信仰理想战斗过,专程赶来表达对一位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诀别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对父亲肃然起敬。老一辈是拿鲜血生命浇灌了理想。恰如毛泽东的豪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杂志社里,年轻人把我称作毛泽东的信徒,办事写文章总离不开毛泽东的“语录”。也难怪,毛主席时代已很遥远,对他们而言只是个传说。我们这一代人信仰的是共产主义,理想呢,建设社会主义。朴素中燃烧激情。何为作为?好儿女志在四方。毛主席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在北大荒干了很多年,是老知青。身在农村不坠青云之志,白天干完农活,夜里提着小煤油马灯在粮仓、马棚里读马列的书,反杜林论、哲学笔记呀,史记汉书、唐宋诗词呀,自以为有鸿鹄志,胸怀天下,报效国家嘛。理想插上了翅膀,不知飞向何方?家庭和传统教育使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服从渗透到骨髓,刻骨铭心,至死不移。我们奉献青春追逐理想,回首过往也值得,毕竟你为祖国奋斗过。当文革动乱灰飞烟灭,改革开放春风拂面时,更痛切的感到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与我擦肩错过。孔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天命者,也许是冥冥中人生的理想和归宿吧。生活的磨练使我慢慢懂得理想不在头顶,就在脚下。当一些高远浮华的口号飘然而去,人生理想的本质才显露出来。

  喜临兔年新春,我和杂志社中年的、青年的伙伴们又一起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办一本北京人的都市时尚大刊,理想向我们微笑着召唤,那感觉比啪啪的鞭炮声提神,比陈年的老酒醉人……

  心生翅膀,再一次放飞理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