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分析
- 来源:辅导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情境创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08 14:17
摘要:情景教学是一种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要求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多教育者的喜爱。在此环境下,本文阐述了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优势,而后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前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收获较好的反响,但是部分的教师把这种教学仅仅当做课程的导入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初步引导后便进行正常授课,未将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出来,课堂教学的本质未曾改变,甚至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然转变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感官,产生教育反效果,为此本文对情境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究。
1.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优势
一节课程的导入可以说是这节课成功的基础,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诗词、歌曲、背景故事等,以此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或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扩充教学资料,增加视频、音频等,丰富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教学氛围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教学中,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情景教学的优势有两处:一是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历史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近距离的感受历史,会使其产生共鸣感;二是与历史课程特征相符,贴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历史教学需要应用灵活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历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突出课程重点,可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转型阶段,理性正在取代感性,对事物的理解还尚未独立,因此应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培养其用历史观点思考问题。
2.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
2.1 通过历史背景故事构建历史情境
情境的释义是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从教育角度思考,情境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客观与主观构建的时空,二是客体于主体参与的时空。历史情境的构建,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为基础,步步构建贴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或素养立意过渡的方式[1]。上文提到历史课程具备不可重复性,因此除一些经典案例或有寓意的历史事件外,很少有历史知识能够用于生活中。因此构建符合实况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定位到历史背景下,在历史情境中理解历史的人和事。
例如《三国鼎立》一课中,可选择一些电影片段或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让学生感觉到当时被董卓所把控的朝堂。汉庭势微,而董卓残暴天下民不聊生,面临此情景各地势力组成18 路诸侯讨伐董卓,但由于诸侯内部的不和,讨伐结果并不理想。而其中势微的曹操与刘备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在此次讨伐过后,天下群雄割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讨伐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在历史情境构建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三国中某一角色你会如何做呢?是帮助刘备复兴汉朝还是帮助曹操推翻腐朽的汉朝建立新朝代?又或者跟随孙权割据一方作为诸侯?”“如果你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官员,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你会如何做呢?”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丰富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历史地图中地势、农业收益、势力分布等,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再进行系统总结[2]。
通过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查阅资料掌握基本历史背景的情况下,代入历史角色,从历史中某一任务角色的身份思考历史中存在的问题。久远的历史,通过合理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特定时间与空间下的“三国鼎立”,用场景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2 以历史图片为课程导入方式,营造教学情境
历史图片在目前的教材存在比较多,历史教师可对历史图片善加利用,打开课程教学的突破口,并加深学生的印象,若教学内容合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学、崇尚科学等。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抗美援朝”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中国人民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中国人们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人物历史图片,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筛选合适的图片辅助教学,增强图片课程导入效果,让学生真切的感悟当时我国的民情,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国军队为什么要出兵朝鲜?等疑问,进而了解到如果我国不出兵进入朝鲜,打退美帝野心狼,那么让敌人顺利压至鸭绿江边,则我国的发展将会受到制扼,首先是东北在敌人的攻击视野范围内,东北的边防军将被死死的按在东北地区不能移动,南满电力也将被控制,再综合各种原因,最终毛主席决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毅然出兵朝鲜[3]。
2.3 课后巩固丰富学生历史视野
在课后,教师也应让学生了解课堂外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各博物馆或遗址中,通过实物观摩,创设实地及实物情境,将历史枯燥无味的内容,通过这些实物呈现出历史独有的魅力。我国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并且各城市都有着一定的遗址与博物馆,这便给课后实地学习提供了条件。比如江西的井冈山是共色革命的起点、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四川的杜甫草堂与武侯祠等,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遗址,辅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4]。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在双减政策下,作业的布置应具有简短、高质量等特点,在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的情况下,实现课后巩固。
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及新课改、双减政策的推行,情景教学法开始在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收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历史背景故事构建历史情境、以历史图片为课程导入方式营造教学情境等策略,逐渐掌握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屈志元.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评论,2022(02):107-112.
[2]赵爱芝.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29-30.
[3]张扬眉.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家国情怀[J].中国教师,2021(S1):162.
[4]方巧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J].知识窗(教师版),2021(10):72.
作者简介:亓耀雪(1972.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南市,职务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单位:济南市钢城区辛庄初级中学,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