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的途径
- 来源:教育与社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途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18 10:59
【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速发展,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措施,而这一全新的形势也使各个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标准,提出了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的教育理念,以期培养学生的“信息”与“技术”两个必要素养,为学生的长期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引言:当今社会中,科技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引发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什么”的疑惑。本文在分析国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提升我国高中该科目”双素养”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可行性较高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国际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早在2013年的4月份,日本教育工作者便紧跟时代变化,对教育理念进行了更新与升级,各个中小学也相继开始根据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授课,其中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总目标被定为“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养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思考方式”,同时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白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能力。英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使他们能够通过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并用其表达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成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参与者。而韩国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交流能力,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方法,包括收集、分析、处理、生成和交换信息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未来社会对公民信息素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最初专注于技术质量的课程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相交进行的立体课程,而信息技术课程也确实不应局限于技术的单一教育,这一点逐渐成为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核心。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现“双素养”协调发展的途径
1.转变教学思想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这一科目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创造平台。作为一名包括信息技术科目在内的所有教师,必须充分明白“授人以渔” 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远不如教会学生一种信息处理思想的效果。因为软件也许会快速地被替代掉,但是掌握其中的原理或者根本方法就像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而这把钥匙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快速的解决大部分问题。以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重视对“硬”技术的教授,而忽略了“软”实力的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一时,应给予第一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和第二章“算法与程序实现”同样的重视,只有教师真正改变教学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错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课堂距离“双素养”的实现更进一步。
2.优化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师往往具有脱离实际和“为操作而操作”的错误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这一漏洞对实现“信息”与“技术”的双素养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推行下,教师应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提高。新课标中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与自我设计的重要性,用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注意改变以往“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研究和发展课堂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人数合适的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相关的主题,在小组展示结束后,由教师评估每个小组的表现以及每个学生的表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加强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善用课堂评价
在新课标中,教育工作者提出课堂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课堂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为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依然存在的各种不足,为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注意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以充分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认真观察每个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或者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技术操作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各种能力,并及时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纠正和正确引导。除教师对课堂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开辟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这一评价模式,以实现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与共同进步。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评价时应以正面、积极的引导为主,例如:在讲授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时,可以在课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即通过本堂知识叙述智能时代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又有哪些负面影响,并将较为全面且优秀的答案张贴在教室内或者教室外,以鼓励和激励学生在这一科目上进行更为深入地学习。
三、结束语
对于长期从事于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为了践行素质教育的正确教育理念,他们应该意识到“计算机课程”过渡到“信息技术课程”以来所发生的各种新变化,打破古板老旧的思维定势,提高对STS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善用课堂评价等主要方法来推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技术”与“信息”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31-32.
[2]孙秀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导入探究 [J].山东教育,2021(37):47-48.
[3]陈元.渗透人文素养,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64.
[4]刘流远.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双素养”实现的途径解析[J]. 考试周刊,2019(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