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运动习惯
  • 发布时间:2022-08-18 11:3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小学体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关注较少,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不利于其日后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本文主要讲解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培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引言:

  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坚持的良好品格,帮助学生磨练自身的意志,增强自身的忍耐力,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竞赛精神,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日后的努力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

  一、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其理性思维较差,无法完全按照计划控制自身的行为,因此,其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对于运动的兴趣以及爱好,以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科普科学的运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及时规避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帮助学生科学锻炼。合理培养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增强教师课堂的结构性以及设计性,提高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首先,教师需要有科学的培养计划。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需要等情况,制定比较合理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其次,教师在帮助学生锻炼的过程中,既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也需要保持比较充足的耐心。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辛苦或者其他原因产生退缩的心理,在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坚持锻炼。再者,学生由于缺乏对于体育锻炼理论的了解以及认知,其学习的进度可能有些慢,动作也并不标准,教师需要保持比较充足的耐心,耐心指导学生的动作。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引导。教师在设计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锻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锻炼的意义,帮助学生从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满足感,以增强学生对于运动的喜爱[1]。最后,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由于家庭成长环境、性格、身体素质的不同,其所需要的锻炼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计划。比如,有些学生父母比较重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对于运动的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加强对于学生技术层面的培养,适当减少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常生活缺乏运动的学生,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其基本的运动能力,帮助其打好坚实的运动基础,为日后掌握更具技巧的运动能力做准备。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鼓励以及肯定,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比较充分的肯定以及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运动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对于运动的兴趣。

  二、丰富课堂形式,改革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喜欢并不完全处于对于体育课堂的喜欢,而是将体育课堂当作一段较为辛苦的学习过程后的休闲时光,其本身对于运动的兴趣较少。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喜欢体育课堂。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课外活动。从目前对于各个学校的了解来看,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文化课程,重视课堂内容的学习以及记忆,过于忽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课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严重缺乏趣味性,不仅无法帮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课外活动的形式,赋予课外活动新的活力,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课外活动形式的空间,比如,学生可以挑选体育场上已有设备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设施进行锻炼。其次,学校需要加强体育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学校需要组织建设课外体育辅导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代表队加入,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接受专业的训练。最后,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机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具有较高的权威的,同时,小学学生在该阶段常常通过模仿心目中权威人士的行为来认识世界,因此,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身,自身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运动能力,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教导学生的方法,增加体育课的课堂讲解部分,并借鉴其他教师讲课的课堂经验,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自身课堂的吸引性,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运动的喜爱。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一项健康却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项目。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无法准确控制自身的行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面临比较危险的状况,教师需要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合理处理问题,并尽量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重视。同时,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保持比较充足的耐心,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强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胡继光.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J].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2021(23):123-124.

  [2] 许亚奇.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J]. 天津教育,2021(32):16-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