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高中物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 发布时间:2022-08-18 11:3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已经不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学习中锻炼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应将其处于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完善认知水平,在自主探究中强化思维意识,为日后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引言:独立思考是指能够摆脱思维的盲目性,独立的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加以深入分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也正是当代高中生所需要的美好品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的特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教会学生思考

  在以往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先行介绍本节课的重点理论知识,带领大家在反复的练习中强化对他们的记忆。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长期将他们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思维意识的发展。久而久之大家根本不会独立的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下意识向老师寻求帮助,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提出假设而后加以验证等环节进一步锻炼思维意识,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到物理的规律,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中《重力和弹力》一课,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公式算出物体的重力;知道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苹果落在地上和洗完正在滴水的衣服图片,而后提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都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重力有关。接着回想现实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通过思考后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结论。借助教材提供的内容逐渐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重力的公式G=mg,并在练习中加强知识点的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图片情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重力,同时树立了思考的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1]。

  二、构建开放课堂,鼓励学生思考

  要想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将主动权交给大家,构建开放式课堂,自己则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或者不同答案的产生,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新课内容她们在第一次接触时,有错误的想法是很常见的现象,只要肯动脑思考就是值得鼓励的。当大家的想法和正确答案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抓住其中正确的地方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材中《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课,教学目标是掌握抛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它的受力特点,能够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演示水平纸飞机的运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方说“纸飞机的飞行轨迹就是平抛运动吗?”“对于平抛这样的曲线运动我们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 等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要害怕说错或者受到他人的嘲笑,只有经过动脑思考后提出的疑问才更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通过构建开放课堂的方式有效鼓励了学生独立思考,有效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

  三、提供独立空间,锻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直接的关系。高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虽然尚未发育的完全成熟,但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对待新事物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还是和过去一样将所有内容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大家,会阻碍他们思维意识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长久下去学生会更加依赖教师的辅助。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授课方法,在课堂中不是以自身为主,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介绍理论知识上,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和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收获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只需要介绍基本的专业内容,后续的实验操作交给大家就可以,不仅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供了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日常中发现、思考并加以实践得出的结论。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事物导入课程,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以此强化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凸显出学习物理的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针对不同现象的提问能够有效锻炼思维意识的提高,潜移默化中完成物理思维的训练。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材中《电源和电流》一课,教学目标是了解常见的电路元器件,知道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电表。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有哪些,比方说写作业用到的台灯、妈妈做饭需要的燃气灶、电视或电脑的使用等都离不开电的作用。随后利用光敏二极管和微型话筒制作楼道灯的声控开关,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实验,加上本节课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思考如何才能让灯泡亮起来,在反复的试验中加强对电路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在自主探究中增强操作水平,并用 “为什么”“是什么”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保证了物理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应凸显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开放课堂、提供独立空间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此达到提高思考能力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茜.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J]. 才智,2019(35):14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