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课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探析
- 来源:教育与社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职美术,国画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21 18:43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直接推动了我国各个阶段、各个学科、各个类型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也带动了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形成与应用。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存在,其课程设置兼有学术性和生产服务性两大特征,相应的教学模式自然也就更值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思考和改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以美术为切入科目,并就国画教学这一方面开展具体研究,就“中职美术课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探析”一题撰写此文并提出几点看法,以资诸位参阅。
引言:中职教育以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是复合性最强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教育者看来,美术在全日制教育课程体系中尚且居于“次要”地位,在中职教育当中更是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而国画作为各种画派中难度系数较高的一种,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自然更不具备研究和优化的必要性。其实无论对于哪个阶段、哪种类型的学生来说,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引导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正确审美观、价值观的塑造,而美术——特别是国画美术则是实现这一职能的主要学科、项目之一。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职教育教师理应对国画教学投以足够的关注和资源,用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利用生活元素增强国画教学的亲和力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对艺术创作最为精准的概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相较于全日制学生而言,中职学生大多并不具备非常优越的学习条件,思维认识和逻辑联想的方式更倾向于感性化,其思想意识的形成更多地依靠直观的生活观察和体会。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中职教育美术教师应当在国画教学中适当减少理论性内容,而更多地以符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趣味取向的人、事、物作为进行国画教学和组织国画练习的主要素材,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国画作品和国画学习过程所具有的亲和力、亲切感,让国画成为反映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艺术载体。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主题作为组织学生开展国画练习的核心,如安排学生画一幅表现父母当初送自己入学场景的国画创作任务,或者引导学生用国画创作的方式将自己家中的宠物形象塑造出来,等等。同时也可以这些内容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国画创作技能的表现方向。
二、利用专业元素增强国画教学的特色性
艺术品应该如人的性格一样,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很多中职美术教师所面对的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教学就不得不考虑到更多的复合专业性成分。中职学生大多对自我意识有着很深的情结,非常希望能够彰显出自已得与众不同。中职教育美术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这种普遍心理,在国画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专业内容来体现出国画教学的个性化成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与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有着直接联系的美术元素。利用这一举措,学生首先能够充分认识到国画所具有的强大包容性和表现力,其次也能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和知识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为某个专业的学生所拥有的独特之美,这些对于带动学生学习国画的积极性均大有裨益。
比如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参考“童趣”等相关题材的经典国画作品,开设以“孩提之乐”为主要风格的国画专题教学,让学生体会孩童这一人群在国画创作中的形象塑造技法和特色之美;而对于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则可将“生命与自然”作为国画教学的核心素材,带领学生描绘出一幅幅表现植物静态美和自然色彩美的国画作品;至于美术专业的“科班生”,教师则可将国画创作的主题扩大到对多元美学元素的体现上来,通过指导学生画出体现兼容性成分的国画艺术作品;等等。
三、利用美术文化资源增强国画教学的人文性
美术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长寿而又最年轻的艺术形式,其关键就在于它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点在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国画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件优秀的国画作品都饱含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也都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和脉搏,这些均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中职教育美术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国画技法之外,更要对国画作品和艺术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做深度利用,引导学生了解国画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以这种方式来完善学生对国画的认知,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提升国画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灵魂的净化与道德的升华。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徐悲鸿代表作《奔马图》时,可结合国画的艺术特色向学生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徐悲鸿成长在中国饱受列强和军阀欺凌、压迫的旧社会,而《奔马图》创作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1941年。徐悲鸿是一位怀有报国热忱的艺术家,他曾在游历当中看到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苦难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勇气,于是将这种民族精神具化为一匹无往奔腾的骏马,以国画的“含蓄”、“喻表”的风格用《奔马图》这幅画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
结束语:
国画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审美和智慧的独特美术风格,其对于人的精神和艺术成长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中职教育美术教师要重视自身做承担的教学责任,通过对生活元素、专业元素和作品人文资源的融入与利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而立体的审美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国画艺术修养,让国画之美得以常驻学生的心田,指引他们前往美术的绚丽殿堂。
参考文献:
[1]席慧琳.浅谈中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中国画作品鉴赏课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4):176.
[2]冯莉.浅论中国画课程在中职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15(42):179.
[3]李平.论中职美术教育中开设中国画课程的重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84.
[4]殷华庆.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国画”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17(0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