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有效方法
- 来源:教育与社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21 18:56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是必然,各种新型技术被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尝试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微课就是众多新型信息技术中具有独特价值的一种。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于实际操作,针对的是学生具体的上机实操,教科书的用处相对于其他科也较少。微课利用了可观看的优势,能够高效地向学生传递具体的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优势。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微课在其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以“在线学习”“体验性学习”为基础标准,延展了学习的空间,也高效地凝练了课堂的精华,是基于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门新型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启蒙阶段,更需要发挥学科特长,结合具体学情,积极地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这既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够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进行整合打好基础。
一、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实现分层教学
新课改理念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努力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为此,我们需要在关注到学生的这些差异的同时,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予以辅导和提升。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的限制,以及面对学生群体较多,本学科教师很难像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持久关注每一名学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注重个体差异。借用微课这种形式,则能较好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分层教学,其原因就在于微课对于时空的超越,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会被限制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之内,在无线网络普遍覆盖的今天,只要具备起码的硬件设备,如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微课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对于未听懂的内容,可选择重复学习或者与教师在线或留言交流,逐步认知理解,直到较理想地掌握知识点。当然,这种看似轻松的学习方式实际对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三者都需要对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如微课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至少应看到其对学生学习的作用,而非采用一刀切的形式直接隔断信息网络与学生的联系。二是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如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情况围绕同一个知识点制作和提供不同层次的微课,以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在熟悉手机、电脑等信息沟通手段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在线上与学生实现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实现以微课的分层教学
微课除了打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还有分层教学的巨大优势。每个班的人数不同,学生个体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也良莠不齐。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还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难免显得乏力。因此,微课能有利地帮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小程序,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难度层次,继而进入不同的学习系统中去。针对基础操作较弱的学生,微课在讲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还会细化操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按键的操作上;针对具备中等知识的学生而言,微课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还可以稍微地延伸知识,尝试让学生学习更高阶的内容;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微课可以快速地过一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落在较有难度的知识点上,在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方面下功夫。另外,这样的分层教学还可以设计成为一个游戏关卡,学生在浏览完基础的操作后,可以一步一步地拓展、深化、复习与总结,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推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发展。这些分层的教学在日后还可以成为复习的重要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样,在作业系统的布置上,微课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分层讲解,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解析与解惑。教师要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保证学生通过分层的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强化,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三、结合小学生认知及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以改善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笔者认为,恰当地使用微课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这主要与微课的以下特点有着直接关系:一是微课设计中往往需要整合包括视频、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信息要素,“具有展现形象、灵动景象的优势”。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尽可能在搜集素材时选择或设计一些卡通可爱的动画人物或形象,或者是学生们熟悉的音乐等作为微课的设计元素,拉近学生们与教材知识的距离,然后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直观生动地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展示,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或避免课堂的枯燥无趣。如笔者在讲述《认识键盘》这部分内容时,便在课前首先以所带班级中的几位孩子为原型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卡通头像,然后邀请他们分别就键盘的分区、常用控制键的输入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录音,最后再用相关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对上述素材进行了处理和渲染,最后形成了微视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发现自己或同伴的头像及声音出现在了屏幕上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听课热情,课堂效果令人欣慰。就其作用来说,这既是对微课制作过程中参与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有助于其他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微课的制作及学习中。二是从微课时长上来看,一般为5~10分钟,这既避免了时间过短制约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现象发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这一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高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摸索,通过努力和完善,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会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
[2]徐希希.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