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课堂教学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学前教育,幼儿,美术课堂
  • 发布时间:2022-08-21 19:47

  【摘要】美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美术教育对幼儿的艺术感知、美术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美术教育能把幼儿良好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出来。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幼儿亲自体验各种美术元素,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美术的价值,并在创作中进行美的创造,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美术素养,进而在美术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美术课程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美术知识的初步认识,并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针对幼儿的心智特点和认知水平展开教学活动,由于幼儿认识事物往往是以本身的感受为基础的,因此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心智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体验式美术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对各种美术元素进行真实体验,为提高幼儿美术综合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幼儿园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美术创作活动的最大动力。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外部环境往往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和动作都会对幼儿的情绪产生影响,幼儿在学习中借助感官体验、多媒体体验、操作体验和互动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

  (二)教学法能更全面地培养幼儿的发展能力

  幼儿通过参与美术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可以借助视觉、听觉和触觉对图片、景物美术元素进行感知,在这样的一个审美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对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元素重新整合,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自己的美术学习和创作中体现出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实现脑、眼、手并用,促进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二、幼儿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幼儿思维的重要特点,在幼儿的视野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统一体。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与自我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式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的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把个体生命与周围的事物结合起来,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意志,进而彰显出个体生命的价值。

  (二)相通性原则

  幼儿艺术对美术感受的相通性,也就是他们的艺术通感能力。幼儿擅长用多种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正是因为具备了艺术通感能力,所以他们才能眼、耳、手并用,对美术元素进行感知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视觉、听觉和触觉表象。通过这样的感知与体验,就可以在美术创作中用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力把鲜活的艺术形象创作出来。体验式美术教学鼓励幼儿去直接接触、体验外界环境中的美术元素并进行美术创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相通性原则。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主动体验生活实际,激发幼儿想象力

  日常生活是美术元素的重要来源。在传统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具备权威性,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幼儿在学习中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极大限制。有鉴于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策略,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对美术元素深入感受,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在美术教学中唤起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美,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自己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和筛选生活中存在的美好事物,然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开实践教学,所以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感受,并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激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美术的体验。

  (二)多样体验作品形式,尊重幼儿感受

  美术教学必须做到创新,教师在体验式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具体的教学中,幼儿从体验到自主探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支持策略的多样化,并针对幼儿的心智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了绘画、剪纸、手工创作、雕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要尊重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尽量让他们体验多样化的美术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立足美术作品主题,引导幼儿感受创新

  在体验式美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重视让幼儿对美术作品的魅力进行体验。幼儿美术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还有一定的文字描述,运用这些内容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引导幼儿对这些绘画作品中的魅力进行体验,特别是要了解和把握绘画的主题和特点,提升幼儿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并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幼儿对直观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刻感悟,加深其对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对美术中蕴含的艺术魅力进行直接的体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去,进而在实践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体验式美术教学,也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形式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重视和利用幼儿的情感体验,推动了幼儿美术学习的发展,在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美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瑶.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华章.2010,(4).69-69,76.

  [2]李红艳.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J].职业技术.2009,(5).26.

  [3]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99-99.

  [4]李顺庆,秦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J].艺术探索.2007,(4).69-7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