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 发布时间:2022-08-21 19:50

  【摘要】音乐是一种有利于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声势律动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乐观、自信态度的养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应该由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然后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可以与学生保持适当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存在感,进而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和认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引言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模式有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适度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学生全面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到音乐情感,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 声势律动概述

  具体而言,声势律动教学法包含两点内容:一是声势;二是 律动。也就是说,声势律动融合了音乐节奏、旋律与舞蹈肢体 动作。其中,声势需要通过各种肢体动作发出声音、传递相关 信息;而律动需要在倾听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完成舞蹈动作,以 此表现音乐情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需要教师带领 学生完成各种肢体动作,在音乐节奏的烘托下,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音乐内容。针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年龄小,对于音乐和肢体动作并不敏感,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声势律动教学模式,可以应用舞蹈肢体动作提升学生的律动感,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确保四肢更加协调,更容易感受到音乐情感。

  2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2.2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学生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模式比较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一定兴趣。然而,通过声势律动可以有效的扩展音乐教学形式,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学习歌曲,体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3树立良好心态

  教师可以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拍手或跺脚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或者借助不同音色的物体发出声音,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声势律动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放松心情,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情感的体验。

  3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1结合学生情况教授学习方法

  初中音乐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更要教授学生音乐学习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对声势律动方法的运用和有针对性的引导,会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这首乐曲充满了悲壮激昂的战斗情感。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欣赏歌曲,从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2视听融合教学

  视听融合中的“听”,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曲目展开赏析,在欣赏中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节奏,伴随节奏进行肢体律动,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极为显著。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视听融合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比赛,可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音乐曲目或所学内容,跟随旋律进行舞蹈律动。期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节奏随意摆动肢体。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律动教学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期间掌握更多内容。

  3.3模仿节奏

  声势律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包含的知识逐渐增多。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立足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模仿,建立对音乐的基本认识,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体会音乐的内涵,把握音节,并能够辨别音符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节奏。

  3.4利用游戏做好训练

  音乐学习需要重视提升音乐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音乐的质量,在音乐学习期间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做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在各类问题考量之前,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起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教师应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和音乐律动,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全新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日益重视。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带来视听感官体验,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力,让学生不断拓展个性发展的空间,进而促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势律动教学的应用价值,指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韵律与节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与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要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在韵律中体会音乐情感,产生独特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子露.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戏剧之家,2021(16):172-173.

  [2]王永亮,王晓静.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化产业,2021(05):134-135.

  [3]郑宇.探究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