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教育与社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亲自然课程,幼儿,课程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22 15:2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前教育的综合化与素质化成为了教育界专业人士热议的论题。幼儿身心成长速度较快,只有遵循其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才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亲自然”课程出发,简要分析了如何构建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希望能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及启发。
“自然”一词最早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既强调了外界环境中的客观自然事物,也直指具体事物所展现出的自然属性。无数学者已充分证明,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外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与自然接触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客观需要,只有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幼儿才能逐步形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然而,现代化在为幼儿带来丰富便捷信息的同时,也阻碍了其与大自然沟通交流的通道,城市不断扩张,电子产品深入千家万户,幼儿越来越远离自然,导致其成长与发展中部分关键元素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要“爱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可见幼儿在自然中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而“亲自然” 课程正是在这一教育背景下诞生的新兴教育理念,为新时代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改革方向。亲自然课程要求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以开放,自由的方式进行观察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幼师要注重课程环境的创设与执行,充分联系当地实际,让幼儿回归自然,感悟生命,学习新知。
1. 以幼儿为主体,充分激发好奇心
教育学家培根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好奇心是个体获取知识,锻炼创新能力的初始步骤。幼儿思维发散,想象丰富,天生就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而要在幼儿园课程中激活这种好奇心,就要为幼儿提供足够自由和开放的活动空间,鼓励幼儿进行主动的观察和探索,让幼儿在求知欲的引领下获得新认识,创造新事物,以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奠定儿童全面发展的良好心理基础。基于新课改背景,幼师在设计亲自然课程时,要充分遵循三级课程开发体系及三维目标课程观,以幼儿园所在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沟通与整合园外资源,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课程活动环境:教室环境更加灵活美观,并融入木材,石料、植物等自然装饰材料;室外环境更加独特自然,种植培育品种丰富的植物,园内功能区更加鲜明多样;与社区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将幼儿的活动区域拓展到社区活动,展览馆,公园等更广阔的自然环境。
2. 注重课程连续性,培养幼儿探索学习力
亲自然课程本质即是让儿童以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学习,感知自然,探索自然的活动形式在锻炼幼儿思维,开发幼儿智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然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同时调动五官、思维及双手尝试解决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探究习惯,也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常识认知基础。对比式观察及追踪式观察是锻炼幼儿自然探索能力的重要活动方式,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幼儿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的观察,对某一事物进行了深度的探究,逐步获得了丰富,连续,系统的认知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获得了身与心的全面发展。
主题观察活动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在进行植物种植,定期浇水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观察到植物的自然生长与变化,同时也在确定适当的浇水量,学习施肥和固土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尝试,实现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长远发展。
3. 充分调动感官,激发幼儿情感体验
教育学家苏霍姆里斯基认为:“大自然的教益无穷无尽”,人类本质上是自然世界中的一份子,天生对大自然有着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对人类正确地树立对待生命,保护环境的人生观尤为重要。在亲自然课程中,幼儿通过接触实际的动植物课题,加深了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同时体验到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激发了其生命意识与自然归属感。幼师在亲自然课程的设计与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促进幼儿对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一是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轻松的活动氛围,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然观察;二是要主动引导幼儿去感受自然的美;三是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用眼睛,耳朵,鼻子及双手感受大自然的每一种特性,以增强幼儿感受自然的能力。
降雨是自然界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让幼儿主动进入自然去感受雨滴,认识雨水,能够帮助其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直接用手,用脚感受雨水的形态和特性,通过幼师的讲解了解雨水对人类生存生产的重要性,通过对比观察酸雨与正常雨水的区别,感受自然的强大与脆弱……幼儿在调动五官充分感受雨水的过程中,体验了生命的伟大,正确认识了人类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依属关系,同时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加强人际互动,培养幼儿社交力
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除了与自然互动,也包括人与人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间,幼儿与幼师间的互动能够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升华其对个体及外界关系的认识。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天生就能够和大自然进行直接的交流——幼儿会不自主地将自身的情感和意识赋格至动植物身上,并与其展开语言交流,皮亚杰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万物有灵论”,并认为这种夸大化的思维是幼儿认知成长的自然发展阶段之一。在亲自然课程中,幼师要正确认识幼儿这一行为,不仅不可阻碍其交流,而且要鼓励,引导其与动植物进行语言交流,促进幼儿思维认知的发展过渡。同时,幼师要鼓励幼儿通过多样的方式与周围幼儿进行表达交流,如语言,绘画,肢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更好地梳理所获得的经验和认识,锻炼其表达能力,提高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幼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小组的形式扮演动植物,再现自然现象,帮助幼儿内化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和周围人达成良性的交流互动。
结束语:
大自然是神奇而瑰丽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经验和道理,儿童天生对自然界带着一种求知欲与归属感,他的成长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构建“亲自然”课程,能够让幼儿的天性自由而开放地得到发挥,从而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提升,真正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陈知君,何蓉娜.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儿亲自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1(51):46-50.
[2]辛雯雯.浅析如何建构“亲自然”课程,深化幼儿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