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教学,解题思路,培养
  • 发布时间:2022-09-19 19:11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要求严谨、抽象逻辑思维的课程,清晰的解题思路是解决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要素。本文通过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探寻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注重日常教学工作中造就学生缜密的解题思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从多年来实际教学工作可以明显看出,数学科目是大部分中学生心中的一道难关。数学教育走向常整体呈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往往无法获得与付出努力对等的成效,老师苦于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学成绩。敏捷的解题思路是解决数学难题的重要环节,灵活的思维方式是流畅思路的源泉。增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首先应从拓宽学生解题思路着手。

  一、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摒弃固化思维模式

  中学时期的学习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学生面对人生中纷至沓来的中考、高考,两场关乎人生轨迹的重要考试,日常的学习积累与高效的学习方法尤为关键。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除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之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学经验探索先进、科学的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固化的思维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思维定式会导致学生解题思路单一,无法巧妙地将平常学习的基础数学理论,应用于复杂、多变的数学题目。沉滞的思维模式致使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并且在后续数学课程学习中,很难跟上学习进度,逐渐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初中数学任课教师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实质是改变学生懒于思考、思想懈怠的学习习惯。学生抛弃固化思维模式的重要表现,是学生对待数学问题时主动勤于思考。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是对待工作学习热情的源泉。就总结过往教学工作能够得知,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源自于自身与周围同学的天赋、智商差异过大;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一些失败与挫折后,慢慢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直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而言,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与老师的威逼利诱,也只会使学生学习情况愈发糟糕。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新局面。数学课程恐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薄弱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对任课教师协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重要。运用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教学方法,可以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好,获得解决数学难题的成就感。兴趣在学生不断增加的自信中缓慢累积,最终激励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措施

  (一)带领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解题思路的形成皆仰仗于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唯有在熟练掌握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公式等,才拥有构建高层次解题思路的条件。老师在开展解题思路培养工作的前期,应时刻注意学生每一阶段的基础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验、归纳学生作业与考试中基础知识点典型错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使用多种手段提升班级学生整体数学基础的水准。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全等三角形”一节为例: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侧重记忆理解,是初中数学中较为基础的内容。学生只要正确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以及相关推论,就可以快速解决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关问题。老师开展此章节的教学工作时,重点检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牵涉的概念定理的记忆与辨析,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熟练记忆全等三角形不同的判定定理。待原理与例题讲解完毕后,教师当堂进行随堂测验,测试学生掌握情况;并提出以下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辨析判定定理:能否说出角角角、角边边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原因?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是相等的,是否可以说明全部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定理记忆牢固与否;可否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辨析与判定定理相似却无法证明全等的原因。学生在老师严格地训练与测验下,可以将数学基本理论知识牢记于心,为扩展解题思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营造合适的课堂教学氛围

  合适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的深度与广度,适合学生完成一些课下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保持专注度,尤其是针对一些要求学生使用抽象思维习作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思考有益于学生理解,并且可以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学生共同构造课堂氛围,本着与学生共同探索、一起学习的态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掌握解题思路。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相似三角形”一节为例:相似三角形的证明问题较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相比更为深奥、抽象,单纯依靠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无法真正掌握证明定理,更不用谈期望学生灵活应用。通过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学习此节的薄弱环节可以明晰,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比较吃力的原因,源自于学生缺少合理的抽象思维方法,应对与抽象思维有关的数学问题,无法设计正确的解题思路。任课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首先应在课堂与学生一起营造课堂环境。老师在讲解判定定理之前,向学生抛出问题:在你们心目中,何为图形相似?又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此类问题。学生在思量的过程中,渐渐凭借自己的思路对相似三角形形成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请学生翻开课本,辨明自己的思路与课本定理差距在何处。老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使用板书构造图形的形式,深入浅出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经过具象的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随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成比例”所延伸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运用抽象转具象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脑海中刻画该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三)鼓励学生努力拓宽思路解决问题

  上述两种帮助学生养成过人解题思路的策略,基于外界的干预与老师的协助,是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解题技能的方法。客观因素的一大劣势,是不能准确判断此种行为是否真正作用于学生,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以保障学生的的确确受益的措施,应深入学生内心,激励学生敢于创新解题思路的勇气,激发学生对思考数学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分解因式”一节为例:该节的知识体系比较特殊,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题思路多样化的检测比重相同,没有较为侧重的一方。教师进行此章节的教学工作时,需要综合前文两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方法,以保证学生学习水平;但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自主考量的学习习惯。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是简单的定理,努力记忆就没有问题,但却可以使用简单的定理,解决复杂的因式分解题目,解题思路的源泉不应来自于老师固化的板书与实例,而是老师激励学生在原有态势下,积极寻求创新与变化。充分调动大脑,令思维方式多样化,解题思路就会随着大脑的运转,思考过程由慢及快,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结语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学的教育背景下,通过课堂教育发掘学生创新精神,令学生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初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惠.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48-49.

  [2]戴德文.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34-13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