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中歌唱教学效果的提升措施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方法
  • 发布时间:2022-09-19 19:14

  【摘要】小学音乐心灵的呼唤,也是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演唱,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从音乐中获得快乐,进一步强化他们对歌曲的印象。在进行歌唱教学课程设计时,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便调动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有效提高音乐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歌唱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指导他们歌唱时能够正确发音,培养他们的音乐歌唱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歌唱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歌唱学到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1 歌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与美术课程共同构成了培养学生艺术鉴赏与表达能力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整合与拓展对于音乐教学提出了四个领域的要求,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领域是互相关联且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不能将其生硬割裂,要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中表现这一领域包括了歌唱、器乐、识谱与视唱。为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教学理念。对学生而言,歌唱的重要性排在器乐演奏等其它技能之前,这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树立自信心。科学的歌唱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可以教会小学生掌握科学发声的技巧,控制好演唱时的呼吸,做好嗓音保护和训练,这些良好的习惯都将对小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歌唱教学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能够为小学生的声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是根据有关调查可知,超过95%的低年级小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到歌唱教学中,同时低年级小学生的歌唱声音非常洪亮,而且比较整齐和统一。但是相对而言,在中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只有不到50%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歌唱教学活动中,到了高年级,这一数据还会下降。这就意味着小学生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愈发不重视歌唱教学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除了小学生的生理发育这一因素,歌唱训练方法不恰当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这就意味着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训练方法亟待改进,以便为小学生的歌唱技能训练提供重要的保障。

  3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生在音乐歌唱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并不高,而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会更乐于积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与小学生共同唱一首歌,通过歌唱来展开互动,师生一起体验歌唱时的快乐情感,让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我们爱老师》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与小学生采用优美轻柔的声音共同歌唱这首歌,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都激发出来,并融于歌唱中。在正式开始歌唱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教师节的知识,并自主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敬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即在唱歌词之前,把歌曲音乐当作是一首背景音乐,让小学生通过听、做、画、想以及诵等活动,对歌曲旋律进行快速掌握。然后通过听唱法来对歌曲进行学习,教师可为学生进行范唱,让小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歌唱步伐一起向前走。在学生基本熟悉了音乐旋律和歌词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分句唱的方法,或者采取同步唱的方法与学生一起歌唱。在学完歌曲之后,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规律来拍手、拍脚或者跺脚,为新学的歌曲伴奏。此外,教师可在歌唱教学中让小学生自制贺卡,或者自制红花,献给自己敬爱的老师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歌唱教学的效果,又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2 控制声音练习的时间

  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天性以及对音乐旋律超强的记忆力和表现力,都为他们天然、优美、真挚的歌唱表演增色。小学生富有朝气,声音响亮,音调较高,情感表达比较直接。但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发声器官也处于发育期,尚不成熟,长时间的大声练习会导致声带疲劳甚至失声,因此在练习声音时,要控制好歌唱时间,避免长时间大声歌唱。在歌唱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做好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以1-2 年级的教学为例,歌曲的速度以中速为主,兼有中速稍慢和中速稍快,如苏版教材中的《小树叶》,呈现出单一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与对比,表现为慢、快、慢;力度训练则突出了对f 和p 两种力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声音的强弱让学生感受到力度的变化,演唱时进行强与中强、弱与中弱的对比。在3-6 年级,力度、速度变化更加丰富,音乐情绪更为多样化,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3.3 注重融入情感进行歌唱

  歌唱能够抒发人的情感,也是一种具有情感的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要适当地带入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音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同时,教师可以将歌曲的内容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向学生表现出来,使音乐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例如,教师在教到《阿西里西》这首歌唱曲时,这节课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所蕴含的无穷乐趣,学生通过用心体验和感受,从而拓宽与音乐有关的文化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体会,很快就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记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这首歌的印象,从而更加理解歌词的内涵。

  3.4 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注意用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方法来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互评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和演唱热情。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对演唱的音色与音量要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旋律的特点,运用各具特色的音色进行表现,通过音色的变化实现演唱的和谐统一。在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表现自己。同时,演唱时的舞台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练习时不容忽略,正确的起音对整个演唱有决定性作用。有些小学生在公开表演时,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刚开始发声的时候没有稳定好气息和喉头,导致接连出现节奏混乱、音准偏离等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放松心态,让他们发挥出正常水平。

  结束语

  小学生的歌唱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同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高尚品德的塑造者,在学生练习演唱的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凌欢.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北方音乐,2018,38(2):199.

  [2]吴桢映.让每个学生自然、自如、自信地歌唱——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4):39-42.

  [3]陈梅真.最美的童声最美的歌——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有效策略 [J].北方音乐,2017,37(21):19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