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探讨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 发布时间:2022-11-07 14:13

  摘要: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均是小学时期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两种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别,若教师能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并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简述了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并总结了几点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育和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然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高,这不仅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导致其出现一些扭曲的心理,从而影响其健康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德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区别在于德育教学的相对较广,联系在于两者的教育内容和目的相同,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

  2.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的是严肃、沉闷的教学环境,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处于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其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要将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教师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围绕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可营造出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规则在哪里》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过红路灯时,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视频中的规则在哪里?待学生说出视频中的交通规则,教师需及时给其提供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了解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有助于其心理健康。

  2.2 深入挖掘德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在德育教学中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德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以相关元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小学德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知,教材中有的知识内容属于显性教育元素,例如,在《我能做好》这一课中,“我能做好”本身能反映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分享自己擅长做的事物,在分享过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自我满足感,从而有助于产生积极的心理。但是,德育教材中也有不少的隐性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找到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例如,在《来自社会的爱》这一课中,教师可告知学生,他们是兴奋的,因为他们不仅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同时还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如政府部门、社会爱心机构、学校领导和教师、家人、亲人、朋友等,认识到这些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些性格孤僻学生的不良心理,从而能促进其朝着健康、积极的心态转变[1]。

  2.3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创造良好的契机,教师可开展一系列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开展以快乐学习、积极进取等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歌唱或演讲比赛,在班会中引导各鼓励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选举班级干部,并定期对班委会成员进行更新,以促进每个学生均能争做班委,都有展示自身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另外,教师还可围绕德育内容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我们给自己定规则》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并选派代表阐述自组制定的班级管理规则以及相关规则的意义,然后,由其他组成员和教师投票,选出最佳的规则方案,并实施,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本课德育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使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有助于其心理健康。

  2.4 在德育教学评价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评价属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既往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多是根据学生的书面成绩进行教学评价,不仅无法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实际德育表现、上课时的表现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向和客观准确性,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正向评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是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基础,若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导致其思想道德品质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小学德育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寻有效策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如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促进其身心愉悦地进行德育知识学习,深入挖掘德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无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在德育教学评价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帝君.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J].散文百家,2019(05):183.

  [2]郭艳华.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讨[J].情感读本,2019(02):2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