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时代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拓展阅读,高中语文,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23 11:31
摘要:拓展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高中阶段,开展拓展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最大限度发挥阅读的教学价值。鉴于拓展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分析,对课堂上如何给学生提供正确指导和帮助进行说明。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始终占据着关键位置,而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上阅读教学的作用,是教师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重点。拓展阅读的提出,使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陷入转变,借助大量优秀的阅读素材加强学生的对文字的理解、概括、整合和应用,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发展需要和教材内容,实现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结合教材内容,拓展阅读材料
高中语文教材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每本教材内容的设计都符合这一学年段认知规律,拓展阅读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拓展,因此拓展阅读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体现出课文与材料的关联。以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教材为例,在给学生讲《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时,就可以以作者毛泽东的人物生平和经历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首先利用课件向大家展示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影像还有文字交代时代背景,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产生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感受到伟大的革命精神,对作者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观看完毕,教师说道“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也都知道他还有另外一个诗人的身份,那么你能背出他所写过的诗词吗?”在学生回忆的同时,就可以将其它诗篇展示在幻灯片上,大声朗读唤起学生的记忆,达到学生开口跟读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选取与教材上面课文相同的文体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拿来主义》这篇杂文时,就可以把《漂泊杂记》放到一起对比学习,了解杂文的写作特点,积累更多语文基础知识。
二、营造阅读氛围,创新阅读手段
兴趣是实现自主阅读的前提,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来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当中主动进行拓展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以新统编版高一语文教材为例,比如在讲《赤壁赋》时,就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营造一个与其意境相符的氛围感,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画面感,用图片和视频来传递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效果,这样就将意境与“半壁见海日”的神奇壮丽区分开来,同时又与 “枯松倒挂”般的雄伟险峻区分开来,让学生对苏轼笔下的赤壁有了更加确切的了解,从而感受到苏轼眼中的赤壁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苏轼面对赤壁之景产生了何种情感。根据意境来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是分析和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作者想要传递的想法和态度通常都包含在诗词意境当中,因此,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加强氛围感的创建,这样慢慢地学生就能抓住阅读技巧,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促进文章理解,实现知识迁移
阅读能力除了认读、理解、鉴赏文章,还包括对解析文章方法和技巧的活用,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不单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明白作者所传达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融会贯通,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并作用于今后的阅读当中,同时还要学会作者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实际写作时加以运用。以新统编版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在讲《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提出“庖丁解牛的方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带着阅读兴趣展开合作阅读,这样他们就能明确文章梳理的整体方向,有目的地对文章进行解析,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对文章结构进行全方位梳理,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样的指导方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也有一定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问题,学生明确了阅读目标之后就能突破重点。思路和方向往往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只有在基于正确的教学模式之下,加强阅读教学训练,培养学生梳理文章的阅读能力,才能确保今后阅读其它文章时将所学方法准确运用,提高阅读效率,实现知识的迁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拓展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利用拓展阅读来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力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黄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20(Z2):29-30.
[2]周亚维.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4):384-385.
[3]莫伦概.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