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3-01-01 21:08

  【摘要】文章结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的基本情况及其突出作用,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帮助高中历史材料教学取得显著成效,需要联系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历史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借助多种应用,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扩展。只有历史思维,才能对史料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最后,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使用历史材料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史料教学就是在了解了史料的含义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挖掘史料,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对史料进行辨析并合理应用,然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

  一、关注基础知识,增强历史认知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积累这些基础知识,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解释特定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事件本身,还需要通过事件了解当时的宏观背景。教师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探索历史,让学生借助史料还原整个历史事件的真相,通过史料发现历史。

  例如,《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中《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这一章节,可以利用史料让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学生学习后,就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宋代官府强调“毋舍本逐末”,说明当时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这体现了农商之间的流动;苏辙所说“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背景下农工商与士之间的阶层流动;郑至道强调“皆百姓之本业”从侧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务本的现象,也体现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是存在的。透过这些分析,学生对宋朝的情况就能够具备更深入的了解:宋朝作为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时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官府也减少了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表现。透过这些史料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探讨。

  二、多元应用,拓展历史思维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为了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史料进行多元应用,无论是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无论是视频史料还是音频史料,只要有利于学生历史解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配合高中历史教学,就能拓展学生的历史认知,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史料解读氛围,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例如,《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课提到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生通过学习,就会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原因。可以设问:“英国的工业技术在当时处在领先地位,那么由此就能推动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不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师以扎尔斯等编写的《技术史》为例,《技术史》中就提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经潜藏多年,而后出现了爆发,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结果。所以这个事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那么在这则史料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是由哪些原因所造成的?学生可以探究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还能够找到更多的资料。在美国学者彭慕兰所著的《大分流》中,就提及英国和欧洲的工业化是欧洲奇迹,它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和西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是煤炭的应用和美洲新大陆的殖民使欧洲获胜。这一史料解释说,英国的奇迹是由于煤炭的广泛使用和美洲新大陆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学生将从市场、原材料和资金等方面详细讨论工业革命的爆发。教师通过史料展示特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史料,培养分析史料能力

  在培养学生借助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应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史料。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除了在早期阶段引导多个应用层次,让学生有历史思维,学生还应能够通过史料接触特定的历史学习内容,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反帝爱国运动,其中所彰显的爱国进步和民主科学仍在激励着人们思想的前进。要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行了解,就不得不提及《新青年》这本杂志,五四运动的源头,也是要从《新青年》来进行了解。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际,《新青年》创刊,代表着那一代的思想先驱,将责任和道义担在肩上,以笔为枪,写出了振聋发聩的文字。主编开宗明义:“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在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有了宣示,对于新中国成立,教师在学术价值比较高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选取史料,并结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让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瞬间和巩固的历史过程。后期,围绕实际学习内容,教师要及时做好学习评价。只有通过学习评价,学生才能了解自己在历史数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将来可以学习更多有针对性的史料,进而掌握有效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熟悉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然后,通过寻找更丰富的史料,结合课堂实际,学生可以分析和运用史料,提高分析史料和历史认知的能力。

  四、结语

  通过历史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重视历史数据分析的意识,从而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核心素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提高辨别能力,辩证看待史料,多种方式验证,树立历史示范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林.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融入的方式探究[J].名师在线,2021,(30):50-51.

  [2]胡晓娟.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57-58.

  [3]杨文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优化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61-6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