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建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对策探析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金课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分析
  • 发布时间:2023-07-28 13:46

  陈哲夫 通讯作者:赵迪

  湖南文理学院

  摘 要:金课建设是近些年高等教育为寻求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效而提出的教学模式。浙江大学陆国栋认为:“金课即是高质量课程”。他认为金课建设立足于课堂,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内外,发挥师生应有的角色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全面推动课程建设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本文就金课建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探究其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金课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分析

  现代化治理技术的发展,推动相关体系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相应伴随而来的是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从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高质量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地理信息系统人才。

  一、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金课建设特点总结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强调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重视知识的前沿性、时代性,提升知识的挑战度,才能够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进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推动力,“金课建设”离不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所以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的兴趣是金课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全国地理信息学科专业招生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调剂进入此专业,一起认知不深,更遑论对此学科的兴趣。因此,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此专业课程特点进行了解,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趣[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汤国安老师以一首长诗阐述了地理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内涵“你一定有对自然景观万千变化的好奇与质疑,你一定萌发过探索宇宙,改变世界的遐想与欲望......”学生在汤国安老师这首长诗关于各类地理学知识的描述中,激发出对地理信息学科的兴趣,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即使对地理学充满兴趣,他们的兴趣点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和大多数课程一样,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点也具有多样性。有些知识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有些知识点,趣味性较弱。有些知识点需要较强的技术性,有些知识点不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性差异,会对各知识点产生的兴趣程度不一样。基于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其与教学有效结合,实施因材施教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学习。例如,在这进行知识讲述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阅读,然后在阅读后对知识进行立论、阐述,教师结合学生论证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下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题、问题论题等,将因材施教贯彻落实到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教学金课建设。

  三、强化学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内容涵盖广泛,进行理论讲述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融入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知识时会有茫然感,主要原因归于学生对此理论知识的背景认知模糊[2]。比如:在学习关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地统计分析相关知识内容时,其中包括了空间插值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学生明白插值的方法,但对应的理论知识背景不了解。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内容时,会有断层感,前后衔接不上,理解不够深刻。而空间插值原理对应的理论知识是源于地理学第一定律“空间相关性”等知识内容,但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材中并未对“空间相关性”进行阐述,如果直接进行空间插值相关知识的讲述,课堂教学的成效往往不高,反过来如果在课前进行地理学第一定律的讲解,或提前让学生做好关于地理学第一定律的预习,然后再进行空间插值知识讲解,学生的理解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升。由此可见,强化学生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金课建设。

  四、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具体实际应用时,其算法信息量巨大,而且不同算法库中涉及到的参数设置等问题涵盖大量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实操中往往不清楚从哪里下手,造成实验操作失去了灵活性,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扎实。例如, “缓冲区分析模型”这一知识内容,学生在实操室对其背后的含义了解、认知模糊,学生实操的效果很不理想。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对实验步骤逐步讲解,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进行模型构建,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失去了灵活性,导致学生很难实现自行完成实验操作,无法提升自身地理信息学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丧失了金课建设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程教师可以进行户外教学,带领班级学生去建筑工地进行实测,每个学生手持噪音分析仪,在工地周围距离不同的地点上进行噪音测量,不同的距离测量的噪音数据不一样,所有测量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归纳,整理之后再进行该工地的缓冲区模型构建就会容易很多。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信息算法的参数设置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促进学生地理知识运用灵活性,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金课建设对教学高质量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课建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地理教师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展开因材施教策略,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地理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金课建设,实现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以推动金课建设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王菲, 姬永杰. " 金课" 建设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与学[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4(2):85-88.

  [2]  彭博杨丹.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 科学大众, 2020, 000(012):P.439- 440.

  2021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1-0827);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YB2161)

  通讯作者:赵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