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高效实施策略探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0 20:01
周 游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高职汽车专业深化推进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所具有的汽车维修实践资源强化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培养,为企业培养大量高水平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而解决了学生未来就业难题。如何创新地实施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拿到” 企业进行实践验证,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理实”综合素养,是高职一线汽车专业教师需要深研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职汽车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质量开展所施行的科学教学模式。高职汽车专业教师要结合“教” 和“学”的实际,深研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改进、创新的策略,从而切实不断提高学生的理实综合水平,助力其未来顺利就业和工作岗位获得长远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高效实施策略进行探究,与同仁共勉。
一、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汽车专业特别适合实施校企合作,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校内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应用深入融合,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助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助力学生未来顺利就业。
二、高职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高效实施策略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高质量实施,需首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应加强专职教师培养,同时从企业选拔兼职教师,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协同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理实综合素养。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合力,教育部门在分配教育经费时,应给予“双师型”教师适当的倾斜,以改变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制定“双师型” 教师引进机制,对优秀的“双师型”汽车专业教师予以补偿,从而增大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要确定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汽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应比普通教师掌握更多的汽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汽修实操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扶持现任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鼓励“老带新”,形成健全的人才梯队培养制度,解决长期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引进汽修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对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满足短期的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可加强兼职教师与高职教师的沟通合作,将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经验、汽修技能传授给高职教师。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汽修职业技能的实践学习,减少教师自学的压力,满足短期内的教学需求,后续可再安排汽修职业技能的交叉培养,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汽修实践技能水平。“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和实操技能,抓住每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比赛,在指导学生参赛或亲自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对当前汽修企业的工作标准和技能需求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汽修操作,强化自身的汽修实践技能水平。
(二)校企联合建立互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应通力配合对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校企首先要共同建立双方互为认可和互相实行的汽车专业课程,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订单课程”、“职业拓展课程” 四个方面,形成一套适用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由学生在大一的平行班进行完成,主要涵盖文化课程和汽车专业基础课程,汽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为后续的订单课程的学习作铺垫。“订单课程”主要在大二及大三上学期完成,设有机电和服务、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以机电方向为例,其公共课程涵盖了非技术模块、技术模块及IT 模式三大类,而专业课程则涵盖了保养、电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空调、诊断及高压电等模块。订单课程涵盖了企业维修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其目标明确、标准清晰,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职业拓展课程”则是在订单班的课程中,有机融入了汽车服务礼仪、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专业英语、Office 办公技能、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课程内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教学高质量培养学生理实综合能力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企融通的教材合力保障下,高职院校应和合作企业加强互动教学,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和共育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水平。
1. 共享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应适时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操学习,汽车维修企业也可在学校设立实训基地,在校内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学校要对合作企业员工开放在线课程资源、毕业生资源等,实现维修技术、客户分析、故障案例等专业理论资源共享。同时校企要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成果转移转化。为规范化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应和合作企业共同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对教学、经费、师资、学生管理和就业等工作把关。
2. 共育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
为强化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高职院校应与合作企业签订学生上岗实习协议,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应给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留出上岗实践的岗位,并以“学徒制”派专业师傅带领学生开展岗位实际操作。同时,校企双方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整合,汽车专业教师要结合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和要求,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适时开展学生与企业员工互换,学生深入企业上岗实践,企业员工进教室参加理论学习,借此加强学生与企业职工的沟通交流,进而向企业员工学习最先进的实操技能。在教学评价上,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通过实操考试、理论考试、技术案例讲解、技术报告撰写、问卷调查、学生自我总结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汽车专业素养。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开展人员优势互补、课程教学创新,从而实现共育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的目标。
总之,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和学生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切实解决理论资源丰富,实践资源不足的教学窘境,就必须深化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通过与合作汽修企业通力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人才提供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立刚.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训基地创新与实践——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2(09).
[2] 马晓婧 颉方正. 基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探究[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06).
[3] 许江波.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电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J]. 现代职业教育,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