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路径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优化路径
  • 发布时间:2023-08-25 19:40

  张幼芬

  (泉州市云谷小学 362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学校教育应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知识的概念,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展开应用。这需要学校根据教育方针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变,各科任教师对自身授课方式与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思考,分析先进的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启蒙,是学生的思维视野以及逻辑思考方式培养的重要阶段,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了教学内容未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教学缺少实践活动的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运用情境式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策略、加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的优化路径,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信息技术;优化路径

  一、引言

  学生在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助力于学生的后续阶段的知识吸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做好自身的基础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为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教学缺少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理念展开工作造成阻碍。教师应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展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以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未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未吸引学生兴趣,使得学生未能吸收计算机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计算机的操作,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些知识稍显枯燥,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使用陈旧的授课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只基于书本教材来展开讲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产生惰性[[]]。书面文字的阐述无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立体的了解,枯燥的教材未能吸引学生兴趣。

  (二)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依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新课标理念强调了“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教学的展开,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未能落实此项理念,教师尚未转变自身观点,在课堂中没有将学生拉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缺少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导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影响学生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教师应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在小学期间完成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掌握,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以及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缺少实践活动

  当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缺少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述时,通常都是按照教材进行宣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材中计算机知识的叙述进行理解具有一定难度,缺少实际操作使得学生无法正确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限制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时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既能巩固学生上课的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趣之处,提升学科素养。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路径

  (一)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对于教学内容未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趣味课堂环境下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知识。在学习“我是计算机小画家”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比如当教师训练学生进行不同动物的绘画时,可以播放可爱的小动物视频,既能帮助学生增加绘画素材,也能够使学生沉浸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 [[]]。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不仅能够训练到学生想象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内在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实施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策略

  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实施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成果,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小组责任感。教师在教授“演示文稿展成果” 一课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间合作来进行演示文稿的实操训练,帮助学生在小组进行计算机演示文稿制作的回顾,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加强自身动手创作能力。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三)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缺少实践活动,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让学生直观感受高级计算机应用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不将学生的认知固定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帮助学生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班级中举办演示文稿竞赛,让学生亲手制作的成果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把握程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未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缺失课堂主体地位、教学缺少实践活动的缺陷,这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完全掌握,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了运用情境式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策略、加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的教学优化路径,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发展,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邓佳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 智力,2022(35):159-162.

  [2] 吴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2(11):28-30.

  [3]齐文芳.德育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开展[J].华夏教师,2022(30):67-69.

  作者简介:张幼芬19751112 女惠安汉本科一级教师泉州市云谷小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