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研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9-22 10:54

  朱磊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第四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要能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熟悉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能够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针对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合理选材,丰富方式,多元构建,深入浅出地阐述内容,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8-023-01

  引言: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如果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而小学生因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对抽象的内容就难以理解。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与数学知识间搭建“桥梁”,让抽象的内容易于接受。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化的教学提升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有意义的建构[1]。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元素,而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也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获取学习成就感的基础上逐渐爱上数学学科。具体而言,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体悟和观察生活,注重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数学元素,并将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元素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形态及其价值所在,有效锤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2]。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符合他们的认知标准,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此外,在将数学知识以生活元素进行展现的时候,学生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构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后续的数学学习中。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真正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一是真正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开展教学的理念,积极丰富自身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为数学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二是全面了解学情,自觉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开展好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学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或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3]。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 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调查哪个电影院能容纳一年级全体学生,该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看电影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调查兴趣,同时学生还没有学过100 以内的数,在调查中会遇到问题,这样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提高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形成直观感受

  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增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求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调动他们的求知热情,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要贴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如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教者向学生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从野餐活动图中看到了什么?如果将2 个苹果分给2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将1 块蛋糕平均分给2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将1 块蛋糕平均分成2 份,不满1 个,但学生会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用“半个”去表示数据。教者引导学生操作,并指出“半个”就是2 份中的1 份,就是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教要借助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的思维攀爬。但生活具有多样性,教师如果不能抓住恰当的点切入,会引发学生的思维混乱,难以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借助于生活案例的引入,聚拢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关注,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对教材情境加以重组改编,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关注。例如,在教学《比例》内容时,教者拿出手机为学生拍照,并投到屏幕上,照片能随着鼠标的滑动而变大变小,在学生的疑惑中,教者提出问题:在照片的变化过程中,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化?教者以生活中的照片变化导入,构建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三)安排生活化数学课后作业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作业练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体现生活化教学特点,需要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与生活内容的融合。一是安排生活化的作业。可根据教材课后练习题为学生安排生活化的作业题目,或是将教材题目重新设计,加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作业练习兴趣。还可以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类的作业。

  例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与家长动手剪纸做一个钟表图形,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钟表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钟表,在学习了“位置”后,让学生在课后到社区感受家、学校等具体方位,并让学生谈辨别方位的体会等,都能较好地体现生活化的内容。二是安排分层化的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了提升全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安排分层化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就能够促进所有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练习兴趣,从而有效达到作业练习目的。

  结束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充满意蕴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滕飞舟.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J]. 读写算,2020(32):1.

  [2] 鲍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J]. 名师在线,2020(32):31-32.

  [3]陶建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1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