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闽南童谣,幼儿园,教学活动
  • 发布时间:2023-10-06 15:00

  李逸庄 张 芳

  武汉文理学院

  摘要:闽南童谣根植于民间,紧密联系闽南文化,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合,更应当深刻认识其珍贵价值。在具有浓浓闽南文化内涵的氛围下学习闽南童谣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本文探究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借助地域节庆,开展闽南主题活动;运用多感官教学,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感悟闽南童谣乐趣;我们为幼儿提供平台表演游戏演绎闽南童谣。

  关键词:闽南童谣;幼儿园;教学活动

  闽南童谣形象地记录着闽南人民的智慧,精神,信仰,价值观,以及日常工作的点滴,堪称闽南文化走廊上的一支奇葩。闽南童谣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它的内涵与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但在笔者实习的幼儿园中很少看到与闽南童谣开展的相关活动,幼儿园对此还不够重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加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闽南童谣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当地居民对闽南语的掌握程度较低,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说闽南语,对闽南文化也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体验。闽南地区大量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消失,使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同时,闽南儿童歌谣的创作与传承也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这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带领幼儿走进闽南童谣,启发幼儿感受艺术魅力,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

  一、借助地域节庆,开展闽南主题活动

  在语言领域活动中进行童谣教学。带动言语觉参与在幼儿阶段学习闽南童谣,不仅要注重对幼儿韵律上的感悟,还要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1] 教师选定一个主题,可以采用问答等形式,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幼儿学习童谣,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积极参与,感受音乐节奏和语言韵律的美妙,提高其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多方面的能力。在社会领域中,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幼儿进行闽南童谣教育。闽南地区风俗颇多,迎新年,正月十五逛花灯。元宵节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里以“元宵节”为主题学习闽南童谣《我是大粒上元丸》、《元宵圆》,学做元宵,逛庙会,观赏各色各样的花灯。与家长一起出游,体验一下庙会的热闹,观看花灯体会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感受节日的气氛,热爱传统节日。一个节日背后不止有一个活动,因此演化出来的闽南童谣也不只是一首。节日方面的题材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亲情等美好的情感通过童谣的方式表达出来,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感受各个节日的含义,认识各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并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交准则。

  二、多感官教学,感悟闽南童谣乐趣

  在健康领域活动中可以通过学习闽南童谣,调动感官器官可以让幼儿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幼儿还可以通过对闽南童谣的学习,利用视听觉之外的感觉器官,结合动手能力自己创编童谣中的一些道具,有利于儿童动手能力。可以在学习闽南童谣时,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声音、节奏和肢体语言等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童谣的魅力。比如童谣里的动物,可以利用手势模仿动物的形状特征;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来表示不同的童谣内容;根据内容玩手指游戏。借此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天生活泼,玩就是他们的生活。”孩子们的游戏充满了趣味。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童谣的内容进行加工,设计出适合幼儿游玩的游戏,在健康领域中以游戏的方式学习闽南童谣,这样也会让幼儿更喜欢闽南童谣。

  在科学领域活动中通过学习闽南童谣,《一的炒米香》:“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呛呛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这首童谣可以让幼儿按顺序数数,一边玩拍手游戏一边念童谣,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2]《十二生肖》“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幼儿在此过程中可以学到十二生肖及它们的排序。在教师开展活动时可以先从生活中的现象为出发点,比如在炎热的夏季时,当地的气候多变,正如《六月天,七月火》,“六月天,七月火,西北雨,一阵过,顶址田涂焦涸涸,下址田涂澹漉漉。”此童谣描述了本地区夏天的气候特点,西北雨下得很快,一阵子就过了。

  三、提供平台,利用表演游戏演绎闽南童谣

  闽南民间歌谣是一种闽南民间美术,在儿童的学习与歌唱中,必须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地挖掘出闽南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3] 在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提供舞台让幼儿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幼儿通过表演游戏的方式将童谣内容呈现出来。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选择童谣,幼儿首先对童谣的内容有所掌握,教师与幼儿一起对童谣内容进行创编,创编后一起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游戏来进行童谣故事的演绎,可以将儿童的生活体验进行到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加深儿童对童谣的内容和故事情境的深刻认识。[4] 真正适合儿童的闽南童谣剧,不是让孩子为了表演而去表演,而是为了凸显儿童在童谣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 与家长一起为幼儿提供具有闽南童谣的环境,在家里可以和幼儿用闽南语交流,让幼儿在幼儿园所学到的闽南语有发挥的空间,为了促进闽南童谣的发展,家长可以带幼儿参加一些与闽南文化相关的活动。

  在闽南地区的幼儿园展开闽南童谣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和体验本地传统文化,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也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音乐感知、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同时,闽南童谣教育还能促进幼儿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互动,促进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晖. 闽南童谣的多元文化价值及其当代传承[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5-128.

  [2] 张淮. 闽南童谣融入泉州地区幼儿园的策略和建议[J]. 新课程, 2020(17):154.

  [3] 许燕芬. 走进闽南童谣,感受艺术魅力[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6):55-56.

  [4] 杨绿汀. 在闽南童谣教学中巧用表演游戏教学策略——以闽南童谣《天黑黑》教学为例[J]. 当代家庭教育,2022(11): 35-37.

  [5] 张恩暖. 闽南童谣剧与幼儿区域活动的融合策略[J]. 科幻画报, 2020(01):262.

  作者简介:

  李逸庄:武汉文理学院2019 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张芳:武汉文理学院学前系教师,本文通讯作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