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本剧教学研究综述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音乐,教学,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2-09 15:34

  刘思琦

  引言:音乐课本剧是一种舞台故事的表现形式,是把课本中的内容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课本内容,并以音乐为主要载体,结合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综合元素进行表演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课本剧不仅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化表现形式,而且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条件。本文对音乐课本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文献综述,从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意义、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音乐课本剧是一种舞台故事的表现形式,是把课本中的内容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课本内容,并以音乐为主要载体,结合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综合元素进行表演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课本剧发端于1986年,福建省话剧院开始对课本剧进行探索,他们将课本剧从剧场带到了学校,这是对中国课本剧教学进行探索的先河。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艺术课程标准》,首次将戏剧纳入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戏剧正式进入课程体系当中,音乐课本剧又是戏剧的特殊形式,由此得到了发展。尤其在今天,音乐课本剧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音乐课本剧”正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综合性艺术课程的理念为导向,通过艺术的实践和创造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应和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版)》文件中所提出的“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让美育的融合和渗透在学校的全过程各方面”;还迎合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在课程理念上要突出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并且在学习任务中提到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一至二年级开展情境表演,三至九年级开展小型歌舞剧表演。”

  关于音乐课本剧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大量的研究,音乐课本剧被认为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戏剧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本文主要从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意义、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 关于音乐课本剧内容选材的研究

  对于“音乐课本剧内容选材”,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他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观点认为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是来自音乐课本中的内容。路宁在《“音乐课本剧”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魅力》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就是把音乐课本中的乐曲或歌曲改编成音乐剧本,通过舞台表演的小型音乐话剧,其中选材是富有情节和故事内容的,舞台则可以是教室等环境。王琰在《把“课本剧”请进小学音乐课堂》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就是将歌曲中叙事性的歌词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歌曲主题,并结合歌曲的背景故事。徐蕾在《课本剧,让音乐课堂更有色彩》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是根据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改编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实际的情境,再现音乐形象,是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胡梦瑶在《课本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出“音乐课本剧”是根据课本的内容为依据进行二度创作,以学生为演员,教师为导演,有故事情节,把歌词变成形象的艺术表演,能较好地再现乐曲的情感表达。

  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既可以来自于音乐课本也可以来自其他学科的课本,并将其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课本内容。康洪兴《大有可为的“课木剧”运动》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就是由收集在学校主要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或佳作改编而成的戏剧作品,这种作品由专业演剧团体的演员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搬上舞台进行演出,供师生们欣赏,为教学服务。陈安怡在《音乐课本剧美学特征初探》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是以教材的内容而改编的,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音乐教材中的叙事歌曲改编的,另一种是有情节的音乐欣赏作品改编的音乐哑剧,还有一种是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配上音乐和歌曲。

  上述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是来自于学生的教材内容,并作为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第二,目前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还是多集中于音乐课本,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选材又以语文学科为主,真正的多学科涉及并没有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当中,所以我们应该开阔研究的眼界,将选材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学科的课本。

  2 关于音乐课本剧的意义研究

  大部分学者在研究音乐课本剧的时候都会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相关的阐述主要集中在音乐课本剧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戏剧发展、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意义。

  2.1 音乐课本剧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于音乐课本剧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方面的研究较多。徐蕾在《“音乐课本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独特魅力》中提到音乐课本剧除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音乐的能力和独特的美学思维。蒋兴超在《课本剧创演:学习能力的重大攀越》中提出的角度较为新颖,他认为课本剧能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审美与创作的能力;以及帮助他们对人生的不同角色进行深度体察,学生在课本剧编过程中表达对社会的认知、表达对生活的体味、表达对自我的觉察。张怀海的《音乐情景课本剧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初探》则是站在心理发展的角度,认为音乐课本剧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赵丹《运用课本剧辅助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初探》是站在更细致的角度,认为用课本剧辅助教学,有助于全面落实学生“读”“思”“编”“演”“评”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文本个性解读和合作探究水平。

  2.2 音乐课本剧对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意义

  关于音乐课本剧对“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意义”方面的研究有许多。路宁《“音乐课本剧”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魅力》一文中提到音乐课本剧让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将音乐课本剧带到课堂当中,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一种形成性学习。马文华在《课本剧编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文中提到课本剧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能心领神会课本的思想内涵,比起教师站在讲台上播放几张照片、说几个故事,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李蓓在《试谈课本剧的功能》一文中同样提到了课本剧具有强化德育的功能,她还认为课本剧让课本的内容形象化和立体化,有助于提高语言课的教学质量。

  2.3 音乐课本剧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关于音乐课本剧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方面的研究较少。尹雪娇在《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课本剧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为教师作为课本剧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要比学生学得更多,才站在较高的高度进行指导,才能在课本剧教学中更好地帮学生建构知识。赵丹在《运用课本剧辅助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初探》一文中提到课本剧可以增强教师的指导、组织、专业能力,因为教师在参与和指导课本剧时,需要自己先对文本进行一个高层次的解读,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有一定了解,还要对整个编演过程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历练。

  2.4 音乐课本剧对戏剧发展的意义

  关于音乐课本剧对“戏剧发展的意义”方面的研究也较少。陈迎宪《课本剧──中国话剧艺术的“希望工程”》一文中提到课本剧丰富了戏剧的上演剧目,开拓了戏剧创作的题材领域,为戏剧的导演艺术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时间天地,提高了演员的表演技艺和文化修养,为戏剧艺术的生态平衡问题——建立和谐的观演关系,树立了一个新的成果的标杆,为戏剧院团的自身建设注入了活力,成为其搞活内部机制、加强管理的催化剂,改善了戏剧艺术的生态环境,使得艺术院团和社会发生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尹雪娇在《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中提出课本剧教学可以为戏剧事业带来新生力量,要创造学生看戏剧和演戏剧的条件,让他们在课本剧中体验戏剧的快乐,感受戏剧的魅力,并投身于戏剧事业中。

  从以上的研究得知,当前对音乐课本剧意义方面的研究,在“学生发展”和“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较多且深入,学者普遍认为音乐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智育、德育、美育效果,并且音乐课本剧作为一种形成性学习,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但是在音乐课本剧对“教师发展”和“戏剧发展”的意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我们应该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

  3 关于音乐课本剧实践的研究

  音乐课本剧实践的相关研究有的是基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策研究,有的是基于经验上的总结呈现,帮助课本剧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总的来说“音乐课本剧实践的研究”可以分为实施过程、实践策略和教师指导这三个方面。

  3.1 实施过程的研究

  徐蕾在《小学音乐创造性课本剧的编演实践》一文中提到课本剧的编创和排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展示阶段。在准备阶段有四个任务,一是剧本的编创,二是角色的分配,三是音乐的选择,四是舞台动作的设计;实施阶段是前期所有工作的整合,包括舞美准备和排练;展示阶段要选择好合适的表演场地。马文华在《课本剧编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文中将课本剧的编演过程总的分为三个阶段:课堂教学、竞赛表演、文化考察。在第一个阶段课堂教学中,包括备戏、排戏、品戏;第二个阶段竞赛表演提高了师生的编演兴趣;第三个阶段则是以文化考察作为奖励,使学生们具有更大积极性,让课本剧这一活动纵向发展。肖战美在《用“四步课本剧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出 “四部课本剧法”,包括“故事创意—剧本编写—个性表演—鉴赏评价”这四个步骤,简洁明了地道出课本剧的教学环节。

  3.2 实践策略的研究

  韩乐在《小学音乐课本剧的实践研究》一文中提出课本剧的教学实践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训练两个部分,首先在课堂学习上,包括欣赏优秀的音乐剧目,打开他们学习音乐课本剧的兴趣之门,其次进行基本元素训练,如歌唱训练和舞蹈训练;最后是在课外训练上,成立音乐课本剧兴趣社,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同学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训练。黄海燕在《音乐课本剧编演的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针对课本剧的实施策略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要强化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和分析,包括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包括对教材主旨、故事情节和语言的指导;最后,是要健全评价机制,要重视学生主体的评价还要开展有差别的评价。张怀海在《课本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出课本剧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改变教育理念,提升个人能力;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打造观念开放的现代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组织学校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音乐中书面化作业要多样化。

  3.3 教师指导的研究

  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当中,虽然学生作为主体,但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学者从“教师对课本剧的指导”方面进行了研究。

  郭超峰在《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一文中提出教师要在课本剧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首先,要打好教师的语文基本功,要有较强的语文功底才能指导出好的剧本,表达好每一处台词;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演技,挖掘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潜能;最后,还要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利用好课堂、课后、节假日。曹丽丽在《浅谈编演课本剧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文中提到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具体指导时要注意:一是在选材时提供适当的指导;二是在编写剧本时,提供相应的戏剧知识及写作指导;三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好分工,使学生各司其职,全体参与。柯淑明在《语文课本剧编演的指导》中提到教师对课本剧教学的指导应该体现在课本剧编演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指导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演指导。

  上述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在音乐课本剧实施的过程方面,多数学者将其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而各个学者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从每一阶段的任务入手,有的从每一个阶段的作用入手;其次,在音乐课本剧的教学策略方面,大部分学者都强调了要注重师生交流,少数强调了在音乐课本剧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融入教学法,打造开发的课堂,还要注意课后评价和课外训练;最后,关于音乐课本剧实施过程、实践策略,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多是来自教师经验的总结,较少是来自教师课堂实际教学的案例,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4 音乐课本剧的研究评析和展望

  综上所述,从1986年至今不少学者对音乐课本剧教学进行了研究,随着时间的推进,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美育理念的指引以及融合教育、综合课程、深度学习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音乐课本剧教学的相关研究呈逐年递增,相比于之前的研究视野更宽、视角更深,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第一,关于音乐课本剧历史研究的缺失。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音乐课本剧的历史研究、音乐课本剧的发展研究、音乐课本剧的起源研究”进行检索,可找到文献结果有0条,可见在音乐课本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溯源上的研究是缺失的。“课本剧”一词最早是于1989年在中国出现的,但在五四运动前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黎锦晖先生就已经尝试过这一类的戏剧样式,他们将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中外名著内容改编为戏剧。在许多研究音乐课本剧的文章中有提到音乐课本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但是专门对音乐课本剧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是缺失的,我们应该在未来加强对音乐课本剧历史溯源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透过代表人物与核心观点勾勒出音乐课本剧育人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轨迹,达到通古鉴今的作用。例如可以结合国内外的音乐课本剧历史进行研究,在国外研究中虽然没有“音乐课本剧”这样的表述,但是有与“音乐课本剧”形式类似的研究如“教育戏剧”“音乐剧”等。

  第二,关于音乐课本剧内容选材的研究较为单一。在音乐课本剧的内容选材方面,还是多集中于音乐课本,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选材又以语文学科为主,真正的多学科涉及并没有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当中。许多学者对音乐课本剧选材的研究只停留在音乐课本上,对“音乐课本剧”的研究是以“音乐”为根,强调和突出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则是确立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地位,要求是围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它的根是“语”而不是“艺”,很少有人将立场确立为将“音乐课本剧”作为一种服务于各学科教学的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兴趣。我们应该把研究眼界放得更加开阔,将选材的范围从“音乐课本”扩大到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本,甚至许多人认为与艺术学科无缘的理科教学中也可以用上音乐课本剧教学,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本上的枯燥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具体的艺术形象,让知识点跃然纸上,让学生乐于学习。

  第三,关于音乐课本剧意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学者从“音乐课本剧”对“学生发展”和“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研究,较少学者从“音乐课本剧”对“教师发展”和“戏剧发展”的意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音乐课本剧将课本内容以生动、直观、立体的、美的方式呈现,将枯燥的课本内容活态呈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育公平,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综合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加强音乐课本剧对“教师发展”意义方面的研究,可以从音乐课本剧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组织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应该加强音乐课本剧对“戏剧发展”意义方面的研究,由于音乐课本剧是由音乐剧发展而来,音乐剧又属于戏剧,所以音乐课本剧推动着戏剧的发展,有助于增进戏剧与校园的联系,我们还可以从音乐课本剧的发展推动中国儿童音乐剧的传播、儿童音乐剧演员的培养、中国儿童音乐剧事业发展等研究角度入手开展研究。

  第四,关于音乐课本剧实践研究的广度还不够。首先,大多数学者都是站在音乐课本剧课堂教学的角度,很少有学者站在音乐课本剧课外拓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应该增加一些音乐课本剧课外拓展活动的研究,例如音乐课本剧如果是有关红色革命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在课本剧编排结束之后带学生到博物馆、红色爱国景点等地方进行文化考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音乐课本剧的纵向发展;其次,较少学者将音乐课本剧结合具体课例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包括课堂环节的选择和不同课型的运用,课堂环节是选择新课导入、巩固强化还是拓展环节,不同课型中又是如何进行教学以及有何侧重点和方法,如音乐课中,课型大多是欣赏课和唱歌课;再次,音乐课本剧教学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但是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团体的研究较少,希望音乐课本剧这一理想的教学载体能够被广泛重视和采纳。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音乐课本剧研究理论与实践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当中音乐课本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互动能更加有效、更加频繁,促使音乐课本剧真正地在教育实践当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音乐课本剧工作室”(课题编号:202210588030)支持。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