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培养
  • 发布时间:2023-12-09 15:40

  赵学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也是如此。新课改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与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供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极大。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能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画面、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注重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质疑等,从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强调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使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切实提高,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1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1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语文课程是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结合起来,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得以充分渗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基础,而创新是把教学重心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创新理念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初中生还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还比较薄弱,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受到一些不健康东西的诱惑,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其抽象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学习紧张程度也比较小。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时机。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由消极的认知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行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课堂传授知识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要有终身学习观念,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初中语文课本是数千年来文化精华的浓缩,学习好语文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抛开课本不谈,初中语文主题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教学是不局限于课本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同时,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使学生不再满足于现有学习情况,愿意将知识运用到新领域,从而为社会带来持续发展动力。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灌输式”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课本的认识也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制约学生创造性思考。当代教育观倡导“以人为本”,是指按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创造性思考。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心理、思维和智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真正发展。

  2.2 形成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桥梁,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发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新课程教育改革最大的程度就是“制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轻松、主动地学习,思考、提问、探讨,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把握好师生关系,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为社会、国家培育新型全能人才。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

  在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为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在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缺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致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在教学的最后阶段,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教学评价的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全面了解,致使对学生的评价片面,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进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4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1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只会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只是用笔记来跟随教师讲课,这种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氛围僵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情况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考。比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可以在前后桌的合作下进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文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并在课堂上设置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

  4.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传统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课文,这样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在教师讲解的范围,不会质疑课文内容,不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大胆猜想,教师也可以设立某种奖赏机制,或者采用辩论比赛的形式来进行问答,以提高学生的穿行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一文时,文中写到刘子骥出来后再次寻找桃花源时并没有找到,此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到底是武陵人想象中的桃花源,还是桃花源里的人真的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3 利用文章留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为了突出重点,语文简洁,主次分明,往往会在写作的时候,留下一些空白,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上,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利用文章的留白,让学生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和预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教师在讲授《桃花源记》时,文章写道“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教师可以针对此句话创设问题:“为什么文中人物标记桃花源后,在再次寻找的时候却没有找到?”借助此类开放性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针对文章的留白进行创作,在寻找太守门的过程中找不到的原因,借助文章续写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4.4 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指导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其自主思考能力已经逐渐形成,教师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独立分析文本内容,并使其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思想碰撞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了解同学们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谈一谈“敬业”和“乐业”哪个更重要。如果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反意见,然后用与学还是那个对立的意见来和学生沟通。例如,学生觉得“敬业”很重要,教师可以觉得“乐业”很重要。如果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抒己见,教师可以作为组织者,组织同学们进行沟通,并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指导,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融会贯通,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5 发展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学生对于课本内容和权威的表述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忆,并不会质疑。然而,在现实中,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每个观点都有其真实意义,人人都有发掘新知识的机会。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人类创造的重要意义,又要以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摆脱”困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不能盲目跟风或固执己见,要善于揭露和归纳现实情况,不能被现有的结论和规范所束缚,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并能敏锐地察觉文章中的差异。突破思维定式,不仅要持续思考,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异质性思维、适时地表扬有创意的同学。教师的表扬,既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进入良性循环。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初中生。

  4.5 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文章表达的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考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在实践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不同观点,赋予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来呈现苏州的风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文字不能表达的内容。在观看过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整体印象。教师们可以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探索能力,在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6 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注重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俗话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理论和知识都要经过实践来证明,当然也包括教育。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口语培养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临场发挥式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把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组织语文来表达,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其次,积极发展想象作文教学,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开放情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联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修改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自我学习,认识自己的缺陷,寻找正确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要将其融合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将知识转化为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4.7 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语文课堂问题

  独立思考语文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渗透培养语文创新思维的措施,而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供辅助性支持,激发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当学生敢于大胆探究和思考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使学生有勇气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充分开展课堂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个性素养。比如,对于《紫藤萝瀑布》的阅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初中生自己思考下面问题:“作者把紫色的藤蔓瀑布比作什么?”“作者用紫藤瀑布的美景来表达自己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和情绪?”通过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以上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5 结论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读写教学效果入手,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积累语文知识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和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