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策略与实践探索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有机更新,小城镇,综合整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2 10:45
——以南浔区马腰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例
文/诸葛连福杭州国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所长(通讯作者)
诸葛乐乐杭州伍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马腰集镇在撤乡并镇之后,其集镇功能退化,属地乡镇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经济活力足,大量的用工需求直接导致外来人口激增,对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配套提出了挑战。当下面临现有公共空间配套功能设施落后,已无法满足集镇居民的公共生活所需,急切需要完善地方公共配套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由此,文章通过南浔区马腰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践案例,以规划设计为导向加强引领作用,同时整治小城镇的卫生、秩序以及整体的面貌,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指导,切实提升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城镇。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有机更新;小城镇;综合整治
引言
2016年,浙江省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建设进度,达成两美浙江的建设目标。2019年8月,根据《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考核验收办法》(浙镇治办【2018】35号)文件,经现场考核、汇总讨论等程序,确定了91个小城镇考核达标,其中有59个小城镇为省级样板。为期3年的整治行动,全省1191个小城镇参与其中,马腰集镇在众多小城镇整治行动中脱颖而出,获得“省级样板的称号”。马腰集镇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历来是周边近10个村的商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南浔木业行业兴起,流动人口剧增,集镇整体环境开始走下坡路,一度成为全区挂名环境脏乱差的集镇。通过这一轮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采取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马腰集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1小城镇、城市有机更新概念解析
在我国城乡体系中,小城镇属于城乡区域结合的综合体,是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中介,在城市与乡村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小城镇扮演着过渡者的角色,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快速推进现代化[1]。
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是基于城市更新的概念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的,在20世纪的9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对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是基于城市的发展规律,依托于城市本身的肌理,在考虑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的需求进行可控的,不破坏根本的更新迭代,目的在于使城市更好地发展,更加适宜人的居住生活[2]。
2“马腰集镇”的场地问题及挑战
马腰集镇原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国道318复线南侧,距离南浔主城区2公里,是南浔城区联系西南侧各乡镇的重要交通节点,户籍总人口有4286人。因其临近南浔主城区,水网及道路交通便利,木材加工产业十分发达。2007年,私人企业便有近8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8家。工业产业的急速发展,导致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巨大,因缺乏有效的工商管理,私营企业违建厂房作坊的情况较为突出,违章建筑随处可见,道路破损严重,交通秩序混乱。空气中扬尘飞舞,汽笛声声,街道建筑立面脏乱,杆线林立,星罗棋布;滨水空间脏乱,水体浑浊,整体人居环境印象“脏、乱、差”。问题发生的根由就是众多违章生产经营的企业,而如何取缔、拆除这些违章建设的厂房是一大难题。如何利用拆后空间以及现有空间合理布局机动车停车位?如何完善更新现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何在设计当中植入在地文化彰显小镇特色?如何改善环境卫生问题,提升原住民和外来住户的居住体验?以上是本次整治行动中需要着重考虑并且有效解决的问题。
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体实施策略
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对当地居民及产业工作者影响较深。设计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公共服务基础配套,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根据场地现状和空间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融入设计,让当地居民有归属感、获得感、认同感、自豪感。由此,整体的实施策略与方针一以贯之“一加强三整治”。(1)加强规划设计引领,首先要做好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工作,改造提升过程与顶层谋划的目标定位始终保持一致,保证未来蓝图的可见性。(2)整治环境卫生,全面改善镇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从不显眼的地方入手,背街小巷、环卫设施、滨水空间、农贸市场等,切实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3)整治城镇秩序,从道路着手,贯通道路环线,提升道路品质,合理布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完善监控管理设施。(4)整治乡容镇貌,沿街面整体进行建筑立面改造,打造入口形象,提升小镇气质,梳理现有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改造,丰富居民公共生活,提升城市活力。整体改善小镇面貌,打造共富兴民、美美与共、和谐自然、宜居宜业的马腰集镇。
3.1加强规划设计的引领作用
伴随着村庄及城镇的发展,人口的不断聚集,有限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合理的分配?产业发展与居住空间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协调划分?城镇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定位?一系列的问题关乎着一个地方的民生与未来。规划在其中担任的角色是一个顶层的设计者,谋定该地区的发展方向,各个片区各自统领的功能职责,展现在未来5年、10年或者30年发展成的气象。设计却更像是一位画家,勾勒的是即将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城市美丽画卷。城镇的入口、街道、背街小巷、公园、滨水空间等等,一卷一卷将城镇未来几年即将发生的变化提前摆在人们眼前。设计需尊重在地精神,自然的空间、场地的现状,当地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应遵循上位规划的目标定位,让城镇科学、合理、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我们对上位规划作了详细的解读和衔接,《南浔区全域发展规划研究》中将马腰集镇确定为中心村,规划对其进行深化落实,并将中心村作为未来农村居民点建设的重点开发空间。考虑到城镇化的发展,将其中10个村庄列入城镇拓展区范围,马腰集镇包含在其中。确定将马腰集镇纳入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内,以集中农民社区为重点,积极向城镇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村庄布局规划》中马腰集镇位于引导发展村庄的区域,规划该行政村的自然村庄除一些因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规模过小、自身设施差等原因搬迁新建至马腰村民集聚点外,以萎缩控制为主。
《南浔开发区(马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规划》针对马腰集镇重点整治范围,采取四类措施,分别是畅交通、整秩序、重民生、显特色。
3.2整治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不仅反映城镇居民的生活状态,还是城镇宜居程度的重要指标。马腰集镇整体环境卫生情况问题较为严重。设计团队经过现场仔细踏勘,收集、研究、整理发现问题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1)环卫设施缺乏:集镇内,道路两侧缺乏垃圾果壳箱,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随处可见,农贸市场、居民区周边垃圾站点为露天式,异味较为浓重。(2)杂物乱堆:厂房周边,多处堆放有建筑及工业产品垃圾。居民区周边和店铺周边,杂物乱堆情况严重。(3)水体污染严重:新开港河两侧工业企业存在污水直排情况,村内小湖受生活污水侵染严重,导致水体浑浊,存在异味。(4)道路扬尘严重:村内企业较多,运输用途的重型车辆常年行驶,导致道路破损,道路基层裸露,烟尘严重。(5)公共厕所问题突出:公厕数量不足,现有位于农贸市场边的公厕仍为20世纪90年代建造,采用集水式冲水系统,缺少第三卫生间,缺少无障碍设施,卫生情况差,脏乱有异味。(6)卫生管理,垃圾清运制度未完善:道路垃圾清运运力不足,街道清理强度不够,农贸市场、卫生院周边卫生清理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用“多元举措,统筹管理”的策略:(1)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垃圾果壳箱按照服务半径70米沿街道进行间隔设置。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垃圾转运站点按照服务半径4千米进行设置,并进行隐蔽设计。立面造型进行专项设计,植入在地文化元素。(2)出台街面风貌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城管日常巡检,杜绝杂物乱堆。(3)勒令相关排污企业进行整顿,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水体中。对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排污情况进行宣传教育并出台相应管理细则和处罚制度。针对市政污水官网进行专项设计,完善城市排水系统。(4)对现有破损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对道路基础进行补充修复,重新铺设沥青道路,规范工程用车的荷载重量以及通行时间段,避免扰民。(5)合理布局公厕,结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一般普通街道公厕设置间距通常为750~1000米,重点繁华路段的公厕标准设置间距通常为300~500米[3],提升公厕日常管理水平,新建公厕参考AAA旅游公厕标准,设置第三卫生间,完善无障碍设施。(6)完善小城镇卫生管理、垃圾清运制度。
同时,针对容易出现卫生死角、居民出入较多的背街小巷进行改造设计提升,擦亮墙面,美化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现有农贸市场因建成时间久远,设施老旧,建筑墙体剥落,建筑本身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难以推行高标准的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状况极差,已经成为小城镇的脏乱差的典型。本次整治行动,拆除原有农贸市场,移址新建,新建农贸市场位于中心湖的西南侧(图1)。考虑新建农贸市场时间较长,在伍林路西北侧的空地设置临时农贸市场以应对当地居民日常农产品的采购需求(图2)。
3.3整治城镇秩序
城镇秩序的良好与否,映射着这座城镇的文明程度。走在马腰集镇的街道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乱。停车乱,机动车杂乱无章地随意停放在街道两侧,大量的车辆违章停放,占用公共行车空间。行车乱,客货混行,没有机非隔离,非机动车穿梭在大卡车与客车的夹缝之中,存在严重的交通隐患。十字路口乱,东双线与金马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是堵车时常发生的堵点,由于路权划分不明晰,缺少交通右转红灯等因素,导致该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违章经营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流动的商贩时常占用人行道及机动车道侧空间。因原有人行空间被占用,在上下班时间,人流量大的时候,部分行人会违反交通规则占用行车空间。车辆时常与行人、非机动车、摊贩发生磕碰,引发交通事故。
马腰集镇违章搭建、乱拉线的情况同样也较为严重,因本地木业加工行业发展较为良好,外来务工人员激增,导致现有的住房等公共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数不少的当地居民通过违章搭建、乱拉线的形式增加住房空间,大大影响了城镇面貌,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
我们通过对现场实地、详细地调研踏勘,并与相关管理部门深入地进行了沟通,采用设计与管理并行的手段解决问题。基于道路现状作出研判,重新划定明确路权,增加非机动车行驶专用通道,实行机非隔离。停车乱的问题,主要原因出于两方面,第一,停车空间未确权;第二,停车空间不足。对现有道路进行全面梳理,针对道路路宽足够的路段,在道路两侧合理划线,规范停车空间,并且利用拆违空间设置停车场,增加停车空间满足停车需求,其中设置加油站南停车场,新增了120多个停车位,极大缓解了集镇停车难的问题。
完善监控管理设施与过街提示设施,通过监管设备的更新,提升交通管制能力,在十字路口节点更换原有交通信号灯,增加右转红绿灯,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警示来往行人车辆,提升行人交通安全性。
最后通过行政执法的手段,严查线乱拉、违章搭建、违法经营的情况,加大执法力度。针对现有天空中蜘蛛网的情况,利用此次管网整治对能实现三线下地的做下地处理,不能实现杆线下地的做并杆、并线处理。
3.4整治乡容镇貌
城市更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美国被提出,《美国住宅法》将城市再发展改为了城市更新,增加修护和保存维护的理念及具体的举措,将城市更新的概念及措施更加地完善。就在住宅法案修改的4年后,1958年,在荷兰“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又对城市更新的理念进行了补充,对建筑、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的环境功能进行改善[4]。根据吴良镛先生的观点,城市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概念的延伸,从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顺应城市原有的肌理印记,注重的是内涵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团队针对整治乡容镇貌的态度,同样秉持吴良镛先生的观点,所以针对接下来的提升改造设计工作做了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在地文化的挖掘,期望整治后的马腰依旧散发着历史和人文的温度。
思考从一个小城镇的面貌出发,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入口形象,马腰集镇的主入口位于东双线的北部与318复线相交。入口两侧是荒芜的空地,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如何营造大气且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入口形象呢?设计团队根据在地文化的特性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马腰自古是交通商埠,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且位于南浔区的西面,取意主题“水韵西乡,百川马腰”。通过景观堆坡的形式抬高原有场地,增加入口气势感,搭配多种植物配景,在场地东面植入“川”字演变的艺术造型雕塑,西面植入奔马主题雕塑,象征着马腰人民奔竞不息的创业精神(图3)。
马腰建制时间较长,村内建筑种类繁多,风格迥异,总体分为三类: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及简欧建筑,本案需整改的建筑数量总计273幢,主要分布在东双线,金马路、伍林路两侧及新开港河沿岸。设计团队对范围内所有的建筑进行了拍照采样,并且对建筑的基底颜色进行了提取。在保证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其肌理,根据建筑立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采取立面清洁粉刷、材质与色彩调整、清理凌乱构建、局部立面调整、沿街店面设计、整体移除和广告位调整等6种整治措施。统一协调小镇建筑立面风貌,使之在色调统一协调的基础上焕然一新,还以小镇该有的面貌(图4)。
公共空间的营造同样十分重要,它承载着小镇人民茶余饭后的活动功能,也是一座小集镇温情的归属。老一辈的马腰人习惯聚集在中心湖、新开港河的岸边,下棋、闲聊、喝茶、纳凉。船橹漂荡,这一片水域空间为马腰人民吹来了徐徐乡风。设计团队利用现有滨水场地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拓展,增加了滨水步道、林下休憩设施、休闲凉亭、健身设施、文化小品等,在提升了空间品位格调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空间的诉求。
即将建造的湖苏沪铁路傍村而过,为这座高铁小镇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75000平方米,位列全区第一,为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腾挪出了更多空间。通过利用拆后空间及高铁小镇带来的机遇,在东双线的西侧、马腰大礼堂的北侧,新建了一座小城客厅(图5),配套有停车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休闲设施,还配套了展览馆、会议厅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小镇的服务能力,为未来小镇发展旅游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结语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强的综合工程,涉及面广并且与当地居民的关联度非常深。应着重考虑在保留城镇肌理的同时改善城镇面貌,提升当地居民的人居环境品质。文章秉持“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通过以规划设计为导向加强引领作用,同时整治小城镇的卫生、秩序以及整体面貌的策略。以人为本,以不同人群的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提升城镇活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期为更多小城镇的提升、改善提供可实施的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彭震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小城镇建设,2018(02):9.
[2]胡晟玙.新时代上海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探索[J].住宅科技,2022(07):20.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胡晟玙.新时代上海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探索[J].住宅科技,2022(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