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传统工业遗产更新设计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传统工业遗产,更新设计,隐喻设计
- 发布时间:2023-12-12 10:55
文/张梦娟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辉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助教
关键词:符号学;传统工业遗产;更新设计;隐喻设计
引言
各学者对于符号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篇章。符号学的出现包含了多种因素的确立,在传统工业遗产中,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用符号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当传统工业遗产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探究时,用综合性的方式,探究不同空间和场所的文化,具有深刻的设计价值意义。
1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内容体现
符号学发端于20世纪初,由语言学门类研究而来,同时也属于哲学学科研究的范畴。在符号学发展初期,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落脚点作为语言学,由此产生众多语言学流派。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展,符号学通过不同流派和学者的研究,已经在众多学科领域产生较多科研贡献。现代符号学发端于19世纪,由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年)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年)分别从语言学和逻辑学中研究发展而来。符号学家索绪尔在他的理论中将其分为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而在皮尔斯的《符号论》一书中,也将符号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而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则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对符号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证。莫里斯将符号研究对象扩展到非语言性符号,以此,扩大了其研究范围。莫里斯将符号学描述成一切科学的“元科学”,提出科学的三分法,将符号学分为:语用学(pragmatics)、语义学(semantics)、语形学(syntactics)三种学科,而三个学科从哲学意义的角度分别可以解释为:
(1)语用学(符用学):用于研究广义符号与研究主体之间的关系。
(2)语义学(符义学):用于研究广义符号与所指关系之间的研究。
(3)语形学(符构学):用于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问题。
三者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建筑语用学更多地研究建筑主体问题,建筑语义学则更多侧重与设计形态学结合作为研究方向,建筑语形学则是在前两者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它包括对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又是语义学的被包含内容。
1.1建筑语用学
在设计关系中,建筑语用学更多体现在建筑作为符号本身与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同时在传统工业遗产的研究中,如何利用符号学研究好建筑的外延与内涵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中,建筑的外延性更加注重研究符号本身对于工业遗产的形式影响,而内涵性更加注重主观因素与建筑本身的关系。不同的时代特征背景下,不同的经济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脉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差别[1]。符号的内涵性和外延性同时影响着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设计和文脉设计价值。
1.2建筑语义学
在建筑语义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探究建筑语义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2]。例如在传统建筑遗产中,莫里斯的建筑语义学可以运用在研究传统工业遗产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中。在语义学的概念里,莫里斯在《符号、语言和行为》一书中也将语义学称为“符义学”[3]。在建筑里的符号语义学当中,符号是属于一种更加深刻的表达,在语义层面探究建筑时,往往需要保留符号的原型,或者将参考对象的某些特征保留出来。在研究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中,一方面通过分析传统工业遗产的外观符号进行设计语境的分析,包括分析传统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地域文脉等;另一方面分析传统工业遗产的设计语境,即将具体分析出来的符号放在具体语境中具体对待。具体不同的符号在不同语境其内涵也不尽相同。如何运用好符号学中的建筑语义学有利于在传统工业遗产中找到合适的路径。
1.3建筑语形学
在建筑语形学中,主要用于解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建筑学领域中,运用符号学发展出了空间句法学,而建筑语形学在传统工业遗产中适用于研究工业遗产的区域、建筑单体、设备布置、空间布局等等。语形学在建筑领域中更加关注空间内部的构成、组织语言等。
学者们对符号学的探究已经到达了十分深入的程度,其理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整个黄金时期,逐渐走向广义深入的符号学含义,融合了各种学科的符号学理论在建筑设计发展中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语形学层面,符号的形式与结构都是研究的对象,例如作为指示性符号,在工业遗产的建筑更新研究中常常用在明确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多用于指示性的标识物上,例如工业遗产中的景观建筑中。
2传统工业遗产更新中符号学的隐喻方法
传统工业遗产不论是在物质文化上还是在精神传承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国家工业化发展和工业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在寻找新的传统工业遗产保护路径的同时,如果利用符号性质元素,将符号学的理论与建筑更新设计结合,势必将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展现不同的符号含义,将传统工业遗产的物质状态和精神文脉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
2.1直译设计法
在设计领域中,直译是对设计对象本身的直接表达,直译的手法可以看作是对工业遗产中的设计元素进行重现的表现方式。例如传统工业遗产中的室内漏窗、石雕、木雕等等,而在直译的表达过程中,保留一些具有独特文化体现和十分鲜明的特色元素,保留中国传统的工业文化性和“木文化”元素,其本身就代表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身份。元素可以作为符号进行直接在线演绎新的场景。
2.2转译设计法
转译手法是指在原有布局材料的基础上,用新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对原有的设计要素重新考量,在功能和形式上进行重组和创新,建筑大师贝聿铭叔祖的宅子作为“嘉园”的改造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本身地处于江苏苏州,作为典型中式建筑在后期改造时,建筑师青山周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元素,将原有的宅邸功能性改造为酒店,虽然其保留了大量传统符号,但整体风格呈现现代中式的式样,是很好的转移设计手法案例。
2.3解构设计法
符号学中的解构手法本身在于将各个部分进行拆分,将需要保留的元素进行摘取。打破原有的理解方式,在保留原有重要元素的基础上,重释原有的类型学,创造呈现新的面貌。
著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作品、位于日本的高知县梼原木桥博物馆便是采取了结构的和设计手法,符号学中的解构手法可以更多地用于将传统美学元素与现当代建筑设计特点相结合,在传统工业遗产中,遗产中保留的工业文化、空间布局均可以使用解构的方式设计创作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对于传统解构比较好的符号学例子,也可以参考我国建筑屋顶元素的保留,对于坡屋顶的解构与重构,也成为了设计师重视的截取元素对象之一。
2.4重构设计法
在传统工业遗产更新设计中,与解构手法不同的是重构,重构的表达方式可以看作是对原有内容的结构性保留,而在形式和内容层面进行重新改造与创新。著名中国建筑师王澍在他的作品中均有凸显一些中式符号的重构手法,他的作品中有着极强的文化归属感,例如宁波博物馆等,他用现代手法将部分带有中式的符号元素作为提取要素,参考原本形式进行重构创造,目前在传统工业遗产中,符号学中的重构设计手法也逐渐被设计师所青睐。
3传统工业遗产中的符号性体现
符号学在工业遗产的研究介入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表现符号和实意符号的研究中。其中表现符号则更加关注于工业遗产的空间结构、建筑布局、环境肌理等,表现符号可以看作更为形象的物质设计。而实意符号可以看作是一种表达内在意涵的抽象符号,因此实意符号更加注重传统工业遗产中的抽象符号,它可以指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内容,并且具有对外传递非物质精神的价值,两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也体现了符号传递的过程。
3.1图像性工业文化符号
传统工业遗产中包含了丰富浓厚的工业文化符号,其中图像性符号是最为直观和显著的释放能指信息。而工业生产中的过程、技术、制造设备、相关厂区等都可以作为图像性符号的能指对象。因而,图像性工业文化符号在传统文化遗产中可以总结为图像性肖似符号、结构性肖似符号、主题性肖似符号。图像性肖似符号一般存在于符号本身与展示内容之间的外部视觉性相关,结构性肖似符号一般表现为符号本身与代表内容的内部结构相关,而主题性肖似符号一般表现为符号与表现内容在某一主题上相关。
3.2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
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可以表示工业对象本身与传递内容的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符号本身可以通过扩展形式内涵对知识内容进行准确表达。因此,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一般指代具体的工业对象或者场景,而不同的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也有区别。
在符号学的探究中,用于工业遗产的符号还包括人为指向符号和自然指向符号。人为指向性符号在形式上面表现为人为创造符号的形式,通过符号存在的形式表达具体指向性内容,用于符号这种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人们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产生的,因此人为指向性符号是要基于人们的基本社会生活认识而形成的。不同于人为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自然指向性符号内容是自然形成的,符号形式与指代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人为干扰或者约定俗成的。
3.3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
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在设计中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约定的价值内容,符号与所表现内容之间既没有图像性工业文化符号的直接,也没有指向性工业文化符号通过形式直接或间接指向内容。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依赖于社会的某种约定俗成,在人们长时间的工业化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联系更容易成为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形成的对象。而对于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的类型,也可以分为人为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和自然象征性工业文化符号。
4符号学在工业遗产中的特征
4.1转化符号,直接代表性
符号学在工业文化遗产中的最直接特征便是它的直接代表性,即明喻表达。设计者通常通过具有认知性的符号代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空间要素,例如空间景观、特殊的装置等等,地域文化符号也是非物质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作为符号性的直接代表对象[4]。许多工业文化遗产改造后的创意产业园区都具有各种直接代表性符号。如图2中的北京798创意园落地雕塑标志,以背后的钢铁管道设备作为背景,用纯红色雕塑装置点缀且直接表示751创意设计空间为落点,既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园区本身原始的工业文化性,又传达了创意产业园的崭新气息。又如图3在北京798艺术园区的当代艺术中心有许多面保留原外立面结构的涂鸦墙,原始建筑外墙和管道设备均整齐保留,但涂鸦符号表现出现代艺术和热烈明亮的视觉符号信息。因此,涂鸦展示墙作为最直接的符号被众多创意产业园区灵活运用,不仅展现了更新设计后的文创园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展示了老旧建筑的砖瓦痕迹。
4.2隐喻表达,传递价值性
对于符号的隐喻表达对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是重要的表达手法之一,尤其是活态工业遗产的保护要进一步延展和扩大遗产的价值边界和文化渗透力[5]。在同质化设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使用符号的隐喻性表达可以给原本的设计表达增加深层的价值描述语言。例如,在工业遗产设计更新的过程中,利用符号性的表述方式,通常设计师会善于将原有的设计元素进行解构、提取、重组、结合等,形成符合现代语言的象征符号,在整个隐喻的过程中,符号性的创造可以对原本对象的色彩、材质、结构,甚至主题进行创新。例如在南京汤山矿坑公园的遗址改造中,设计师保留原先材料运输通道的管体,利用钢筋对管道进行加固,重新修筑管道的通向路径,在整体改造后的园区中,功能性也发生了改变,由原先的物质材料运输变成了游园步道。从入口进入,通过黑色悠长的水泥步道,出口处广阔草坪更能显示出曲径通幽的氛围感。纵观整个通道并无过多修饰,尽量在功能创新的基础上还原本来的场址面貌(图4、图5)。
4.3真实记载性
众多工业遗产中比较宝贵之处在于内部空间留下的设备遗址、工艺流程、空间布局等等,原始的工业遗产在作为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一代人投入的劳作过程。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时代印记成为了后来人想要原真保留的部分。其中,在更新过程中的文化符号是对工业阶段的发展状况的记录。工业遗产中,符号性的保留做到了原始记载和记录,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工业化工作面貌,真正意义的城市保护是整体意义的保护[6]。而要做到真实的记载资料,遗产内部的纪念性照片、技术资源、工业成品,甚至后期宣传的物料、标牌等都可作为符号性真实记载的内容。
结语
在设计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今天,符号学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创新,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并且支持工业文化遗产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各种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兴起,在既保留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能做到不断创新,更新出新的符合当代人们需求的场所是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如何应用符号学原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传统工业遗产更新保留非物质的优秀历史文脉,又创新出适应于现代人民所需要的场所精神,是学者们值得研究的方向和话题。虽然符号学的真正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才蓬勃发展起来,研究时间还很短暂,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作用的深刻性还需要接受实践的不断证明,符号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广泛研究仍然有利于学者在传统工业遗产领域中进行深入探究。在当今传统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研究中能够发现用符号学的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思明.工业文化符号在工业遗产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17-18.
[2]千思佳.符号学视野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5.
[3]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4]秦旭萍.地域文化符号视觉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1,34(15):55-57.
[5]徐苏斌,青木信夫,张松,等.笔谈:变“锈为“秀”,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新思路新发展[J].中国文化遗产,2022(03):4-18.
[6]伍江,王林.上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概述[J].时代建筑,2006(02):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