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营造中的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交互性公共艺术,艺术装置,公共空间
  • 发布时间:2023-12-12 10:54

  文/谢雁秋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新宇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教授

  摘要:文章以交互式公共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国内外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典型案例,归纳其实践特征,从公共艺术的视角,以交互性体验为切口,深入挖掘其对城市品牌建构和场所精神营造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交互性公共艺术如何应用于现代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提出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品牌;塑造;交互性公共艺术;艺术装置;公共空间

  引言

  近年来城市为打开自身知名度,提升自身影响力,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兼顾城市空间的美学与功能的公共艺术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1]。如今科技进步使更多的新兴技术渗透进城市公共艺术中,在此背景下,城市品牌的塑造拥有了能够更多强调“交互性”“沉浸式”“参与感”的技术支撑,并根据城市空间的不同以各种形式展现,分析交互性公共艺术如何配合城市品牌建设,体现城市文化精神,是时代的必然需求。

  1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品牌

  1.1公共艺术与城市品牌

  “品牌”本是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和商业策略的概念,但随着时间发展,将“品牌”概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已成为现代城市常用的策略之一[2]。城市品牌即品牌化城市,是将某种特定的意向,包括但不限于标志性形象、集体记忆、情感内核等与这座城市紧密连接,将这些独特的意象精简为可以识别的符号,使城市产生类似商品的鲜明差异,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标签,如:时尚摩登上海、二次元圣地秋叶原、世界金融中心纽约、科技之都硅谷等,这些城市都是拥有着独特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城市品牌,能够催化公众形成对城市的正面评价与取向,进而造成社会公众活动(如投资、消费选择等)趋利于该城市。当“品牌”被移植到城市的更新、优化和再生中,能最为凝练生动地展现一座城市精神气质,也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符号[3]。

  从意识层面来说,公共艺术能在广义上体现城市的内涵,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城市独有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精神,它体现着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公共艺术如日中天的发展正是公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需求和实用价值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也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人们物质生活提高有着紧密关系。

  从物质层面来说,公共艺术置于能为不同目标群体所共同感知的公共空间,公开使用,面向公众[4]。在城市空间中,公共艺术为特定城市公共空间创作设计作品,不仅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增加其可识别性,也能加深人与该空间的交往羁绊,提升归属感。

  对于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梳理城市空间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而塑造城市品牌则是这项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适合的公共艺术配合城市品牌帮助塑造城市形象,丰满城市文化,深刻城市生活的灵魂与核心,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其艺术魅力与景观丰富性,能为城市品牌带来思考与别具一格的感受。

  1.2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

  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相较于传统城市公共艺术,在原有的雕塑、景观小品、公共设施等基础形式上介入数字技术,使其更加多样化,在交互形式上包括但不限于声光互动、影像互动等。交互性公共艺术往往有高互动性、高参与性、高沉浸性的特色,在展现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精神上,其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感官体验更加多样[5]。交互性公共艺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占其中较大比例的便是久居城市的民众,通过互动性的技术手段,用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使公众更主动地参与进入城市品牌的营造中,帮助人们熟悉并了解城市品牌形象价值与底蕴内涵,为已有的城市品牌锦上添花。

  2交互性公共艺术在城市品牌营造中的实践类型

  如今,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交互性公共艺术已占领一席之地,并常以不同的实践形式呈现。交互性公共艺术利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空间美感,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城市空间的场所精神,同时使公众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空间与艺术环境中来,提供更沉浸的体验,也拥有更强劲的吸引力。

  2.1以景观形式呈现

  城市景观附近常常发生公众的群体活动与集聚,也因此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城市景观是公众与城市空间、文化艺术的连接,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文化体现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6]。我国一些主要城市也通过交互式公共艺术塑造不同以往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呈现出符合城市需求的进步。

  苏南万科公园大道这一项目位于苏州,其中包含诸多绿地与水道,主要划分为六个区块,是城市民众休闲散步之地。公园大道具有深度结合声光电,强调沉浸与互动的雕塑装置,种类繁多的游乐设施等(图1、图2)。

  公园大道上的互动水帘装置,利用水景基础和雕塑联动,形成瀑布一样的水幕,过往的游人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特定区域的二维码,与此装置互动。此互动雕塑水景的设计平衡了科技美与自然美,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是展现苏州文化的重要途径[7]。苏州城市品牌中,其环境品牌可分为自然环境品牌与人文环境品牌,亦可具象为优越的地域环境、丰富的古镇资源及典雅独特的建筑。苏南万科互动水帘装置设计深刻理解城市品牌定位,外形上采取经典苏州园林元素,采用能够简明、直接识别江南水乡的几大要素——水、桥、门、楼、墙、亭并将其解读重构,剪影概括为折线语言,色彩上以江南“粉墙黛瓦”黑白灰为主,主体纹理提取苏州经典织锦与水文化,打造江南人居的意境。苏南万科互动水帘装置在设计元素上,深度结合苏州城市品牌定位的“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而在表现手法上更为现代化,交互形式上则更侧重亲水和谐,营造出科技感与未来感,契合苏州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重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品牌定位[8]。设计整体富有动感,契合环境氛围,与场地元素和谐统一。设计元素紧扣着苏州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交互装置的形式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积极寻求创新的同时兼顾文化内核,使其设计理念深入人心,这种超脱传统的设计拥有巧妙的、整体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更高效、更生动地传达城市品牌的内涵,参与进来的公众本身也成为了装置的一分子,使苏州城市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城市景观中的交互性公共艺术,在展示城市地域性文化特色上能做到更直观、更富于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的吸引力,使其具有更多可玩性,增加公众的文化自豪感,城市品牌亦可因此不局限于完成时为大众所共同体验,更是作为一种可成长的品牌价值,使大众在参与、互动的同时,将自身情感注入其中,为其带来新的内涵[9]。

  2.2以公共设施形式呈现

  城市公共设施往往肩负着导视、休憩、照明等实际功能,但随着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满足于单纯提供这些基础功能,而更多地承担起与艺术合作情感输出的重任。作为城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城市公共设施更注重公众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传递城市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底蕴,这种形式能更有效地实现公众对城市品牌的理解与认同。交互性公共艺术独有的互动体验使其在引导公众在空间中做些什么,在空间中感受什么的同时,兼顾公众主动参与,自由表达,拉近公众与城市文化与艺术的距离,为城市品牌增添新的内涵提供可能[10]。

  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名城,其城市品牌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多元文化相交融。耶路撒冷既因为其城市品牌拥有鲜明辨识度,闻名于全世界,也因其独特性而难以“common touch”,在人和城市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沟壑。耶路撒冷的城市品牌包含了太多历史演化和宗教活动的投影,是复杂信仰交织而成的物质形态,如今的它所缺乏的便是更现代化、更人文主义的艺术化情感表达。

  耶路撒冷当地政府为改善城市空间而发起的项目——Vallero广场的“Warde”,是委托HQ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艺术化公共设施,也是其为增添城市品牌全新释义所做的尝试。Vallero广场的“Warde”作为特殊的城市交互装置,在为周边环境营造艺术美感,改善城市空间的同时,还提供照明功能并作为候车处。“Warde”以耶路撒冷的城市之花为原型,装置整体色彩热烈,对比鲜明,花瓣的部分是显眼的亮红色,配合黑色枝干宛自广场地下生长而出,抓人眼球。花瓣装置互动部分采用软性材料,通过充气与放气来实现花瓣的张开与闭合(图3、图4),它的运动传感器位于黑色“枝干”内部,一旦感应到行人路过或者有轨电车到达,就会通电,为巨大的“花瓣”充气,“花朵”就会盛开,当行人或电车远去或长久未出现,则会恢复闭合状态。在白天,盛开的“Warde”可为路过行人遮阳挡雨,夜晚便可提供照明[11]。

  “Warde”选择了城市之花“银莲花”进行创作,结合科技以新的姿态呈现。“Warde”装置赋予路灯与候车处之外的功能,以崭新的方式建立起城市公共设施的秩序,尤其是面向公众的互动体验,使其拥有多层次的解读与传播,这种尝试也给参与其互动的公众新的角度去思考城市文化。银莲花文化含义多是优美、冷冽而寂寞的,与当地人民生活更相关。其艺术美感远大于宗教意义,互动装置也更多地为人服务,提升趣味性,增添了开放人本的精神,对城市品牌文化的意义进行延展与扩张。

  2.3以建筑形式呈现

  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建筑因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其功能与样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建筑的创作如何复杂,最终依旧要落实到建筑与空间的关系上来,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是综合的艺术,建筑自身作为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城市元素,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表达几乎决定了城市的气质。建筑在城市中巨大的占比,使它们成为极佳的画布,在科技愈加进步的当下,声光电以及各种交互艺术随之呈现,给人带来超现实的艺术体验。

  日本东京新宿,是东京三大副都心之一,新宿是日本摩天大楼集中区,集汇着许多的企业核心和政府机关,是商业与文化的据点。近年来,新宿全新地标就是车站东口广场的“クロス新宿ビジョン”大楼广告墙。这个位于商业办公大厦“クロス新宿ビジョン”(Cross Shinjuku Vision)外立面上的4K立体LED弯曲荧幕,宽18.96m、高8.16m,总面积达150m2,是由株式会社Cross space委托,株式会社MICROAD DIGITAL SINAGE与株式会社YUNIKA Corp共同营运的[12]。其特殊的弯曲荧幕使投影相当立体,有突破平面一般的冲击力,这种艺术形式一般被称为“裸眼3D影像”。新宿“クロス新宿ビジョン”大楼广告墙,不通过其他设备,单靠裸眼向人们展示逼真震撼的3D视觉效果,利用户外高亮面板显示先进技术,并通过特制的曲面转折屏幕在特定角度呈现出超越屏幕的视觉冲击,打破了艺术和观看者的屏障,为人们带来超沉浸的艺术体验。新宿作为日本少数的大型繁华商业区之一,自身人潮汹涌,其快节奏、多元融合的文化自成一脉,作为该地区的地标,既要展示地区文化特色,又要对接世界,充满未来科技感。“クロス新宿ビジョン”大楼广告墙不仅承担着广告宣传的实用功能,也作为地标为新宿带来足够的辨识度与文化输出,将新宿的繁荣、时尚与先进完美融合并向外传达。

  3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今信息科技时代迅速发展,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然而智慧城市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城市管理与物质层面的升级,更应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升级,其中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与人文思想需要继承发扬[13]。

  城市的发展将会以不可阻挡的姿态走向更加科技智能,在此趋势上也不会摒弃人性化,交互性公共艺术在这样的潮流下,参与城市品牌营造,将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核以更“人本”的方式传达,让公众能够参与其间,并在互动中与其“自由对话”和即时情感交流,丰富交互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内涵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进而更为深切地理解其所服务的城市品牌并主动传播扩大影响。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在未来趋势上,不仅会进一步发扬其本身所蕴含的民主与人本思想,以更积极的姿态寻求城市公众互动,在此过程中吸收公众的情感与实践本身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部分,促成交互性公共艺术对城市品牌内涵表达的完整性与多样性。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将在贴合城市需求的基础上,拓宽表现形式,将艺术创作融入智慧城市中,并成为营造未来城市品牌的主要方向[14]。

  结语

  本文以城市品牌中的交互性公共艺术为研究内容,是在以上前提下,超脱传统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对崭新公共艺术形式的案例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为城市品牌的营造与提升开辟更多道路,为普罗大众感知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甚至主动参与城市品牌建设,增加城市品牌价值与品牌内容做尝试。

  参考文献:

  [1]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01):23-28.

  [2]孔令旗,吴春燕.探究交通标志设计对城市品牌营造的作用——以伦敦交通标志设计为例[J].装饰,2020(02):65-69.

  [3]杜进.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要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

  [4]程雪松,许壮壮,罗翔.艺术为城市策展——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展示理念及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9):35-40.

  [5]尹一军.艺术与数字科技的跨界、融生及交互——评《艺术与数字重构-城市文化视野的公共艺术及数字化发展》[J].建筑结构,2021,51(13):149-150.

  [6]张皖宁.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7]欧阳琼.基于城市活力视角下的线性公园景观设计——以万科公园大道中轴线景观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06):145-147.

  [8]黄金霞.苏州城市品牌营造刍议[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06):71-74.

  [9]萧冰,陈昕雨.新媒体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建构以及城市品牌振兴研究[C]//第四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8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261-279.

  [10]尹文晶,金江波.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夜间公共艺术景观[J].工业工程设计,2021,3(05):79-86.

  [11]杜湖湘,秦思.城市公共艺术的情感语义探析——以武汉地铁6号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2):147-149.

  [12]数英.日本街头惊现巨型3D猫,户外广告创意还能这么玩?[EB/OL].[2022-10-19].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677970.html.

  [13]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4]夏静.装置艺术的空间互动性[J].西北美术,2018(01):100-103.

  [15]宋爽.基于智慧园林理念的当代科创园区景观智能化系统建构研究[D].东南大学,2020.

  [16]杜湖湘,秦思.城市公共艺术的情感语义探析——以武汉地铁6号线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2):147-14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