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教师美育能力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育能力,幼儿教师,河南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7 16:19
高 星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 洛阳 430000
摘要:幼儿教师自身的美学素养和实施美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美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其在幼儿园美育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幼儿教师的美育能力,既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健全大美育观的必然需求。乡村幼儿教师群体的美育能力发展,是当前美育工作中常被忽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幼儿教师在美育实践中,存在美育观念落后、美育理论知识的积淀不足、美育意识淡薄和美育实施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幼儿美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本文针对已存在问题,力求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为幼儿园美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思路。
关键词:美育能力;幼儿教师;河南省
一、新形势下乡村幼儿教师美育能力培养与建构的重要性
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美育要贯穿于各类学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其中还指出,将美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之中,要加强并改进美育工作,不断优化美育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幼儿美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的美学素养和实施美育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美育教育的成功与否。乡村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有的素养外,还应具备适应于地方乡村教育发展所需的特殊素养。在美育能力方面,乡村幼儿教师应掌握基础美育知识和艺术技能、儿童审美心理、“遵循美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美育环境创设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地方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在学前美育实践中有意识地滋养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感知,从而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二、河南省乡村幼儿教师美育能力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通识类美育理论沉淀不足
经调查发现,乡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专科及以下占比较高,这其中的大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相关艺术史、艺术概论、美学等通识类美育课程的学习,也缺乏相关的美术理论培训途径,故普遍存在美育观念落后、美育理论知识的积淀不足的问题。
(二)缺乏对儿童审美心理的了解
儿童的审美偏好与成人有较大的不同,在色彩、形状方面尤为突出。以色彩为例,从幼儿的色彩偏好来看,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应该以原色、自然色为主色调,充满阳光明亮的特点。原色、自然色是指物体本来的色彩,如原木色、土地色、金属色等。当前,幼儿园要在色彩上努力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将环境的色彩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乡村幼儿教师对儿童审美心理缺乏了解,常用成人的审美取向决定环境的创设,直观表现为乡村幼儿园环境中的色彩繁杂,高饱和度色彩堆砌,从幼儿视角很容易造成视觉污染,这导致幼儿园美育实践偏移“儿童本位”的初心。
(三)缺乏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能力
“文化与教育密切相关。简而言之,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它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新的活力和新的未来。”1学校教育是传承与创造文化的重要途径。潘鲁生认为:“其实中国有数不胜数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可以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知识,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2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但文化传承一直延续,学校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有力方式,赋予文化持久生命力。文化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传承文化进而促进文化再发展。《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家乡与祖国的变化发展,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3但调查发现,乡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刻,对地域文化了解不透彻,导致在实践中,美育内容浮于表面,不达到直击人心、健全人格的美育目标。
三、乡村教师美育能力的重塑与建构
首先,乡村教师应补充学习一定的通识类美育理论知识,对美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与学习国家新下发的美育相关文件精神。注重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逐渐从过去狭隘的、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以大美育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不间断学习先进的美育知识,了解美育领域的动态思想,不断更新观念,领悟美育的本质与内涵;充分认识美育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融通美育、德育、智育之间的关系,协同发展。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增强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强烈的人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处处留心美、发现美、认识美,从而主动贯彻美育实践,从而实现生活艺术化的美育目标。相反,审美意识淡薄的人,不会主动去学习和接触美育知识,造成自身审美能力下降。同时审美意识淡漠还导致教师无法发现和寻找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这将影响美育的正常实施开展。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宣传普及美育思想,教师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强化审美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美的播种者,是审美能力的培育人,应时刻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美并满怀热情地去追求美并传播美,这也将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美育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美化与完善自己的人格。一个有着较高美育能力的教师,一定具有美的师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通过美育完善自我,再通过美育将幼儿培养成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和谐个体,这便达成了幼儿园美育之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提高幼儿教师的美育能力,既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健全大美育观的必然需求。加强乡幼儿村教师美育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本文中对乡村幼儿教师美育能力重塑与建构的建议,希望能为幼儿园美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宇洁.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 潘鲁生.民艺回到民间去[J].中华手工,2008.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乡村幼儿教师美育能力发展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187。
作者简介:高星(1987.11.8-),女,汉族,江苏南通,讲师,硕士研究生,洛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