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路向

  •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 关键字:中学,历史,主题作业
  • 发布时间:2024-01-05 10:43

  陈家运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现了新的热潮,但遗憾的是很多实践探索仍停留在知识的机械叠加和经验的简单链接,价值不清,逻辑不明,与课改要求和实践需求相行渐远,中学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同时,在“双减”和“双新”背景下,作业设计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难点,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中学历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实践?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学界同仁参考。

  一、时代必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意与思想政治、语文、艺术(或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关联,又要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其与相关课程发挥整体作用,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强调课程的协同整体育人,还提出在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历史课程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2]。作业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作业设计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的价值立意、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业实施的效果,从某种角度上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是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举措之一,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二、价值取向

  (一)作业设计主题的现实观照

  “任何一门学科生存与发展的价值,都并不在于它为‘行内人’提供了赖以安身立命的工具价值,而在于它能够担当起对本知识领域的现实世界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服务的职责。”[3]学科知识体系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现代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事实上是一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也是受到教育等因素的制约逐渐脱离其原有的生成情境,成为抽象知识的过程。可以说,学科知识本身具有现实意义,但遗憾的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抽象化。长期以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抽象知识的记忆和脱离情境的单纯推理层面,这显然是背离知识本来意义且是无效的。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其面向现实世界,指向实践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时,应该激活知识的现实意义,创设现实场域,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学科知识生成时的特定时空情境以及当时面临的问题,也可以引导他们观照当下所熟悉的具有教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学科问题的跨学科解决

  中学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其本质是历史学科作业设计,解决路径是跨学科实施,也就是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解决历史学科研究主题的任务和问题。当前,部分教师在设计中学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作业时,价值不清,逻辑不明,常常泛化主题和学科。有的主题过于宏大,脱离学科,远超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解决能力,导致学习的肤浅、片面,没有真正发挥学科知识价值和作用;有的作业设计涉及学科过多,甚者是强行植入一些学科,事实上这些学科在问题的解决上作用不大,导致学习的形式化。中学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必须聚焦历史学科相关主题,并基于该主题准确把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的内在逻辑,有的放矢,有意义地解决。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多学科联动服务来解决复杂性现实问题,借助相关学科知识间的意义贯通促进学生对结构化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各学科的有机统整”[4]。因此,不论是历史学科面临的现实问题还是学科知识理解的问题,都需要系统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来解决,或者实现学科知识间的贯通,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达成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追寻意义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过程。这里的学习有别于传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面对新情境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正如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6]。长期以来,教师设计中学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作业时,目标不清,指向不明,以致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渐背离初衷,走向娱乐化、表面化的倾向。因此,作业设计不论其是学科类还是跨学科类,其核心都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尤其是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要在结构化的情境中,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实现知识与方法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历史与现实的接续,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达成。

  三、实践路向

  (一)甄选主题

  主题是中学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初始,遴选作业设计主题是教师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历史教科书的关键问题、适切的社会资源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最终确定适合的跨学科的作业设计主题。

  在讲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时,河源高级中学袁老师通过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再结合身边的乡土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了主题为“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作业。

  通过研读课标,她发现在本模块教学提示中,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形成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分析本单元教材时,她认为,本单元的主题是交通与社会变迁,主要分为交通本身的变化和交通的影响两个内容;古今中外交通的变迁都是生产力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及日常生活方式等。再结合河源丰富的粤赣古道资源,以及加强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与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进一步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等之间关系的要求,最终确定了该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的主题。这样的主题观照了现实,培养了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外,深圳红岭中学的吴老师通过在研读课标和分析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栏目,设计了主题为“历史软陶制作之百家姓”的跨学科作业,通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软陶,进一步理解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的主题便于实现学科知识间的贯通,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确定目标

  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作业的目标设计是其核心,要系统性确立。一般来讲,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中心,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形成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作业目标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目标体系;在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时,还要结合作业的操作形式、具体内容以及时间周期等,对作业目标进行动态调整,解构以及建构。同时,在陈述作业目标时,一定要关注历史核心素养的操作性表达,要明确作业针对的具体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不是什么。基于此,袁老师将“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作业目标确立如下:

  1.通过“亲历古道”并阅读相关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粤赣古道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变迁的自然与社会历史条件。

  2.通过“探究古道”,从古道上的历史文物出发,运用相关知识,让学生分析交通变迁对社会生活影响,深入理解交通变迁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3.通过“对话古道”,对话古道上的先民和今天的国人,设计方案,让学生体会中国人的勤奋开拓精神。

  佛山市南海区瀚文外国语学校的车老师在讲授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设计了“探寻长征印记,感悟长征精神”跨学科主题作业,并将作业目标确立如下:

  1.通过搜集、分析史料以及地图,让学生梳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并根据地图绘制的要求,立足特定时空绘制长征路线图,并标注相关事件、人物、文物等信息,进而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意识。

  2.通过分析长征时自然地理以及社会历史和军事等条件,从长征亲历者的视角探究长征的艰辛,同时分析长征中的人、事和物,理解并感悟长征精神,认识树立高尚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以上两个作业设计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都是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能力以及方法来解决历史学科的问题,都考察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素养水平。

  (三)设计情境与任务

  情境是整个学习活动中重要而有意义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有什么样的情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习。在作业设计中,情境是作业的内容载体,也是完成作业任务的舞台。作业任务的设计,是作业设计的关键。好的作业注重情境创设,并将任务镶嵌于情境之中,在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基础上实现情境和任务的有机融合,共同激活、强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跨学科作业时,袁老师以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和平县青州镇的粤赣古道及古村为大情境,并基于此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任务:

  探究任务一:“亲历古道”

  了解粤赣古道的路线方向、修建、货物运输、自然地理等情况。概述粤赣古道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变迁的自然地理以及社会历史条件。

  探究任务二:“探究古道”

  实地考察古道上的何新屋等遗迹,对相关史料进行实证和解释,分析交通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交通变迁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探究任务三:“对话古道”

  对话古道上的先民和今天的国人,体会中国人的勤奋开拓精神;结合今天的实际,设计一个粤赣古道资源规划利用方案。

  (四)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衡量学生素养达成程度的标准。作业评价不仅关系着作业设计的导向,更关系作业的有效实施、评价和反馈。跨学科主题作业设计不同于学科作业设计,其更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现实问题的综合解决过程,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复杂情境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跨学科主题作业的评价应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更多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重点考察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成长,素养达成度。

  以“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跨学科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不能只关注作业结果本身,更多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完成作业后的成长与收获。学生有没有提出好的问题?有没有创新解决方法?能不能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结束后,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学科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是课标的要求、时代的必然。中学历史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时,要观照现实,在学科问题的跨学科解决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达成,并可按照甄选作业主题、确定作业目标、设计情境与任务以及开展作业评价的思路组织开展。

  【注释】

  [1][5]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1、4页。

  [2]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9页。

  [3]龚怡祖:《学科的内在建构路径与知识运行机制》,《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第23页。

  [4]孙宽宁:《学科课程跨学科实施的学理与路径》,《课程·教材·教法》2023年第7期,第4页。

  [6]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30—431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