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摄影学科的课程设置的建议
- 来源:中国摄影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摄影,学科,建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1-06 10:34
文/朱炯 巴钰滢
2023 年3 月上旬,郑更生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的提案,引起了摄影教育界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讨论。当下,随着数字影像的生成技术以及传播媒介的更新迭代,图像的身影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对摄影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如此时间节点,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摄影学科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内亟需思考、研讨的问题。
目前,由于摄影专业被划为二级学科,摄影专业于各高校被划分至不同的一级学科框架下进行教学设计,例如美术学、传播学、戏剧影视学、设计学等。其重要性和理论深度于学界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忽视,这给摄影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而正因为一级学科背景的差异,不同学校的摄影教学体系则侧重于领域内的不同方面。美术学学科背景下的摄影教学更注重运用摄影语言进行造型,传播学下的摄影专业偏向新闻摄影的学习,强调摄影的瞬间性、记录性和传播的时效性,而位于戏剧与影视学下的摄影专业则更倾向于对影像叙事能力的探索,服务于广告、影视行业。加上,所设置的培养方式的区别,分为导师制、班建制、学分制等,导致各院校的摄影教育面貌名同实异。这种混乱的现状加剧了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摄影专业的重心被其他学科分散,在知识纷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很难精进于摄影学科的探索之中,同时也影响了摄影学科自身的深度与发展的前景。
繁杂的一级学科归属问题也致使摄影专业招生陷入窘况。以目前国内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例,学生报考摄影专业需按照目标院校一级学科的设置进行考试,所考内容远超出摄影本身的专业范畴,或与摄影专业的研究方向有较大出入。因此真正热爱摄影且具备专业素养和潜质的学生难以突破一级学科设置的藩篱获得学习机会。与此同时,高校的招生名额也很难被满足,在无法获得合适生源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招收调剂的考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由此也引发摄影人才向社会输送过程的脱节。受一级学科的限制,不同学科下的摄影专业学生存在就业壁垒。在社会招聘中,宣传类的工作岗位常限定于戏剧影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毕业生,但大量以美术学、设计学为教育背景下的摄影专业毕业生,他们求职过程往往不尽如人意。尽管拥有几乎相同的专业技能,却不符合应聘要求,使得摄影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竞争趋于白热化。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偏重于传播史、艺术史的教学,而忽视了摄影本体的史论教学,或实践的条件有限,缺少专门用于图片创作的设备,使得学生专业技能不够全面专精,有所偏颇。若建立摄影与影像学,消除由一级学科带来的潜在壁垒,有助于将摄影人才全面且平等地输送到社会的各个岗位。
为解决以上困境,应加快着手一级学科“摄影与影像学”的建设。其中,重中之重且归根到底的途径是完善摄影学科的课程设置。围绕摄影专业进行多方位的基础搭建,并不断拓展摄影的媒介外沿,兼具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展开教学。
第一,深入摄影本体的研究与教学。学科的历史文化理论是其立足之本,加强摄影史、摄影理论、摄影批评的研究与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摄影的纵深中把握更多细节的剖面,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摄影。与此同时,又因摄影理论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摄影成为多元素融合的有力媒介,传统的摄影理论与传播学、美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的交叉关系也愈发密切,对摄影的探究应在新兴的图像学、视觉文化等领域继续深化。
第二,技术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统筹兼顾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的技术,以及数字影像和化学影像两个体系。在摄影早已数字化的今天,诸如《感光材料》《照相机与镜头》等这类传统的胶片技术课程已被逐渐淘汰。获取影像的方式不断创新,扫描、3D 建模等技术层见叠出,同样,在影像的后期处理上,使用AI 等新软件新手段辅助,拓展摄影语言的可能性,形成完整的后期技术流程,教学上也应随之深化,不只停留在初级的PS 教程,而是将后期技术作为独立且系统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科课程建设在紧跟前沿技术的同时,也应回望传统化学工艺。时至今日,银盐影像,湿版、蛋白印相、铂金印相、蓝晒印相等传统工艺,在艺术创作上仍有其独特的表达和不可替代的意义。而将这些传统技术与数字化结合,不仅限于制作中间底、运用当今的化学物质材料等,这些新技术将为形式创新和艺术表达结合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知识领域广阔、信息体量庞大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跟随技术的革新进行知识的更新,并且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基于互联网的影像技术及运用技巧,开设先进的图像建构与处理课程。
第三,课程设置不拘泥于《广告摄影》《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人像摄影》等按照传统的摄影分类开设的课程,还应根据摄影媒介在不同学科中的特性与应用,将其与美术学、传播学、戏剧影视学、设计学等学科相联结,开出如《多媒体影像制作》《摄影书创作》《展览创作》等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新课程。
第四,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凸显,曾被细分到不同一级学科的摄影,如今已实现了融汇互通。高校的摄影教育立足于高处,通观全局。以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为例,应充分利用戏剧影视学科基础课程中的视听语言知识,将其运用到传播学、美术学的摄影专业领域。既能为新闻传播服务,又能把握美术学中交互式和跨媒体的新方法,在摄影这个单一媒介中体现出多元学科的态势。
朱炯,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巴钰滢,北京电影学院2022届图片摄影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