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唐人|修写海外华人影像志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影像志,作品,观众
  • 发布时间:2024-01-06 10:42

  摄影/刘博智 文/黄丽平

  2019年12月28日,筹划了近两年的 “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在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展览对摄影家刘博智50年来拍摄的早期移民影像做了一次全面梳理,按流散的地域不同分为北美、南美(古巴为例)、东南亚和本土中国四个部分,从整理出来的六千多件摄影作品中选取约400件展出,主要分为以视觉优先的“人像”作品和以记录优先的“人文”故事两个部分。其中,“古巴唐人”的作品,不管是从人像上,还是从人文上,都深深吸引了许多观众。

  摄影家刘博智从2009年第一次去到古巴,发现了“一条没有唐人的唐人街”,到越众历史影像馆筹备展览之前——2019年初最近一次去古巴——出发之前还在问我护腰带在哪里买,止痛药在哪里买,这些都是他那时过完春节后要带去给古巴的老唐人们的。这10年间,他不止于为创作而捕捉了精彩的画面,更是不知不觉地介入了一群“古巴唐人”的生活,成了他们的倾诉对象,也成了极少数能够理解他们的“乡情”和“夙愿”的老朋友之一。当我们在筹备展览,梳理刘博智的作品时,他自然而然“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这一人群的故事。记录和发表这些超出了影像范畴的、具有珍贵人文意义的故事的想法,也逐渐在我的心中变得清晰。

  摄影作品的精彩和文献价值的可贵,注定了我们不满足于出版一本纯摄影图册,也不止步于做纯文献资料。不结合这两种图书的优点,不足以表现我们遇见刘博智和他的作品时那种如获至宝的惊喜。况且,我还希望透过我们的努力,让读者阅读这本书时能像读故事书一样酣畅。由于这种种“贪念”,让这本书的编辑变得不容易。当大量的不以审美为选入基本准则的文献图和包含了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并置一起的时候,对设计排版的要求比纯文献或者纯摄影画册要高。本书正文每节开篇都选用了颇具震撼力的画面跨页排版,内文则照顾了文献图的史料价值;另外从视觉审美上精心设计了人像别册,画面上是旅古后代们手持中国先人相片的特写,他们的面容或已看不出华人的痕迹,他们的神情却处处闪现着对故乡亲人的牵念。全书均采用高克重艺术纸高清印刷,正文和别册全部由手工装在一张牛皮纸封面上,既集中展现了古巴华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力求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内容编撰最难之处在于,这不是记录口述史,而是记录转述的口述史,这也意味着磨损的信息将会更多。为了尽量减少记录的时候又磨损一次,我们在比对各种史料之后,尽量保存记忆清晰的表达。因为刘博智田野调查式的拍摄,其价值不仅在于“有图有真相”般见证已被记录的,更有可能补充过往史料所未曾记载的。为了尽量做到以他所见(镜头拍下的),丰富或补充我们之所见(文字读到的),越众历史影像馆团队做了大量基础资料的整理和相关背景及历史的考证工作。此外,为了完善故事的结构,将刘博智口述的人物故事放入大时代背景之中,我们在书中补充了诸多相关的历史资料,具体的细节也引用此前多位学者的研究与之相互佐证。只是为了阅读起来更像故事书,尽量抹去学术文献的晦涩,选择减少注脚,最后将参考书目一并列出。

  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和责任编辑陈卓,最初以“寻踪”定题,促使我在重新撰写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了刘博智原来心中“唐人”的概念,和接触了“古巴唐人”之后的转变,最终形成了本书的故事线。在制作和出品上,他还邀请知名装帧设计师周伟伟来为此书做设计,并且自己全程盯版保证出品品质。

  这一切在书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努力,都促成了这部古巴唐人影像志的最终呈现。

  本文改编自《古巴唐人》后记

  黄丽平,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古巴唐人》编撰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