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阅读,不设边界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阅读,边界,摄影书
  • 发布时间:2024-01-06 10:37

  文/钟华连 

  书籍作为储存知识和信息的媒介,它的形态和阅读方式,因技术的演变、效率的提高,以及商业的诉求,不断发生变化。宋朝雕版印书日趋繁荣,改变了当时的阅读方式,于是,理学家朱熹警告世人:“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朱熹批判的是书籍相对易得后不被珍视,很多人浮皮潦草地“尝鲜”,懒于深读和细做笔记。比起千年前的宋朝,我们今天的阅读无疑更为“苟简”,强大快速的网络检索功能、铺天盖地的名著摘要、大行其道的投喂式信息,让读屏时代的人们倾向于从碎片化的电子阅读中汲取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看上去已经落伍的纸质阅读至今仍被许多人珍视。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纸质书?这不仅是读者会经常发出的疑问,也是图书出版从业者一直要面对的问题,亦是举办了7届的中国摄影图书榜要思考的问题。进而,选择怎样的摄影书去阅读,如何带领读者去阅读,也是图书榜一直在努力做的事。

  2023年3月11日至3月12日,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影上书房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图书榜评选在浙江嘉兴举办。本届图书榜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担任评委会主任,评委会成员(按姓名拼音排序)为: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傅拥军,摄影评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资深图片编辑、评论家、策展人李楠,摄影器材专家、原北京照相机总厂研究所所长钱元凯,艺术家王宁德,《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书籍设计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艺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志奇,摄影师、摄影史论研究者赵刚。另外,监委和观察员分别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沈峰,嘉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视觉总监杨晓东担任。

  本届图书榜评选得到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摄协、嘉兴市委市政府和嘉兴市文联的大力支持。评选期间还举办了预备会和总结会,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嘉兴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姚建新,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沈炳忠,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毛小芳,嘉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汉,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叶志强,嘉兴影上书房馆长王新妹,与本届评委一起出席了相关会议,并对中国摄影图书榜的后续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除了出版社、作者、编辑主动投递参评图书,为尽量不遗漏好书,本届图书榜工作小组延续往届调查和收集图书信息的方法,在启动后,与出版社、往届评委跟进本年度的摄影出版状况,同时在网络购书平台输入与摄影、艺术、文学、科学等学科中与视觉文化相关的各种关键词,去搜寻2022年度的出版物,将摄影相关图书信息整理遴选后,尽可能地把更多值得关注的书籍纳进参评图书目录中,希望以此拓展中国摄影图书榜的视野,让读者的阅读变得更开放、更宽广。

  本届图书榜共收到中国大陆的135家出版机构及个人推荐的参选图书252种297册。在评委提前阅读部分文字量大的参评图书前提下,评选现场采取“初评-复评-终评”加“每轮复议”的方式,最终评选6大类16种入榜图书。这些入榜图书体现出近年来摄影出版和摄影书制作的几个显著特点。

  个人视角与时代、历史的对话和映照,是近年来摄影创作和影像研究里的重要动向,这股潮流在本届图书榜最重头的类别——年度摄影集中尤为明显,此类别5种入榜书中的4种都与此主题相关。《南渡》的作者田建明和《毋墟》的作者丘都是从怀古访古出发,再以影像传达个人化的观察和感受;《古巴唐人》的作者是华裔摄影师刘博智,他以古巴唐人为摄影调查对象,编者黄丽平又以其所拍、所收集的影像和口述的故事形成了这部海外华人在古巴的生活变迁史;《慢游中国:只道寻常》则是华裔摄影师王身敦在新闻摄影报道之余,对40年中国社会的个人影像体察的呈现。

  诸多摄影史料汇编、摄影个案研究、摄影评论、摄影访谈图书的涌现,让本届图书榜史论类摄影图书的竞争大大加剧。这类图书的评选中,评委们着重从本土摄影史料的挖掘深度、学术梳理的角度、摄影个案研究的系统性和文本书写的原创性等几个方面来考量。最后有3种年度摄影史论图书入榜:《民国时期摄影文献辑刊》以36册的体量整理并完整影印了民国时期的29种摄影图书和28种摄影期刊;《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的作者唐宏峰把摄影放在跨媒介的视觉文化语境中,对中西方史料文献进行爬梳,辨析早期中国的摄影史和视觉“现代性”的形成和演变;《大萧条的面孔:美国FSA纪实摄影研究》是作者吴晶莹对美国FSA摄影项目的深度分析,补足了国内摄影人对这一摄影项目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也成为中国学者对FSA摄影项目的第一部研究专著。

  本届图书榜延续了上届设置的榜单类别“年度∞摄影图书”,显示出中国摄影图书榜的开放性。《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梳理汇编了跨领域学术大家赵元任70年的影像记录,摄影作为他的业余爱好贯穿其一生,他频繁的自拍行为也刷新了国内摄影师“自拍控”的最早记录。这既是一本有趣有料的摄影集,也是一本个人影像传记,书中的影像是对个人生活史的描摹,也是时代社会变迁的印证,亦是研究这个另类的本土摄影个案的珍贵文献。本书作者赵元任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广泛涉猎,还有这本书的难以归类,让本届年度∞摄影图书名副其实。

  而引进版图书因为审批难度和版权问题的增加,前沿的摄影理论译著相对以往引进得也更少了些。本届图书榜这类参评图书的品质和数量相比以往都有所降低。最终入榜的3本书《摄影通史》《深濑昌久:渐渐变成乌鸦的男人》《草木之形:植物艺术巡礼》分别体现出国外摄影史书写、摄影家传记/回忆录叙述、创作题材呈现上的专业性、可读性和观赏性。

  年度器材技术图书《不止摄影课:如何照见生活之美》的作者曾忆城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与摄影感悟,结合摄影通识,形成深入浅出的摄影教学理念和方法。它的入选是对技术器材类图书原创性的呼吁。

  自制书作者的创作视角更个人化,在图书制作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和一些设计工作室和出版品牌合作,让影像和书籍设计有更高的融合度。这次的入榜自制图书中,除摄影师何苗个人制作的《愿望2》外,其他两本都是以合作的方式呈现:《芬芳一生》是摄影师吴为与设计工作室“一又二分之一”的合作,《雷阵雨》是摄影师张安与影像机构“无像Imageless”的合作。

  本届图书榜还有一个可喜的现象,越来越多摄影师和出版社开始注重摄影出版的专业性、书籍形态的完整性,尤其是年度摄影集和年度自制摄影图书这两类图书的设计和编辑水平有明显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年度摄影集《北桥船拳》是一本由设计师周晨主导设计、编辑的书,可以看到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装帧设计,同时还可以看到他和摄影师齐竹溟一同把摄影运用到武术中,并采用导演摄影的拍摄方式加以呈现,不仅生动立体地呈现了这一流行于太湖流域的传统武术,还增加了影像观看、书籍阅读的趣味和愉悦。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书过度设计、过于注重呈现形式和工艺材料。担任本届评委的书籍设计师张志奇认为,“作为一种偏艺术性的图书,摄影书通过材料的选择、触摸的质感、视觉的编排、色彩的选择、印刷的品质,以及嗅觉和味觉的融入,等等,会给人带来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是电子阅读所不具备的。”他还强调,最好的设计是让读者感觉不到设计;在如今流行电子阅读的大环境下,纸质书的阅读不应该给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诚然,书籍的设计、编辑乃至印刷,都是为了给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感,我们既希望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和出版者注重摄影书的形态,也期待更多摄影书的内容与形式能够相得益彰,这样的纸质书更有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在本期专题,我们集中呈现了本届图书榜16种入榜图书的精选版式和部分摄影作品,除评委鞭辟入里的评语外,我们还邀请入榜图书的作者、编辑及其他图书相关人员专门撰写文章,从不同角度带领读者进入这些书的阅读语境。《中国摄影》编辑部还倾情推荐了榜单之外的2022年摄影阅读书目,作为图书榜的补充和延伸,也形成对2022年中国大陆摄影出版的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另外,我们还邀请部分本届图书榜评委撰文分析当下摄影出版的现状,以及从阅读、创作和研究的角度来讨论如何选择摄影书,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摄影书。

  虽然图书榜设置了榜单分类和入榜图书数量,但我们也希望读者不被榜单框住,而是去开放地阅读本期专题里的入榜图书和编辑部推荐图书,不去设置阅读的边界,或许你会发现:本来毫不相干的书籍,却不期而遇地产生了内在的契合,并勾联到我们的思考和创作,让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