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行为习惯,安全意识,以人为本
  • 发布时间:2024-03-30 10:45

  陈 思

  济宁市兖州区扬州路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分为知识技能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品德教育,只重知识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新课改后教师更为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问题,关注学生安全和行为习惯,树立良好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以人为本,必须从珍视生命开始,关爱生命必须从安全教育抓起。进行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研究,总结中小学安全教育经验,探索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规律,既是对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精神的落实,又是对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深化,是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样重要而且更为急切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安全意识 以人为本

  安全问题是人类终生高度关注和永远正视的现实。事实上,现代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并未真正带来生产与生活安全系数的增强,甚至与此相反。每一年,学校中各类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师生的案件都有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有的地方发生了学生溺水死亡多人的严重事故;有些地方还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安全威胁防不胜防……所以,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学校、社会、家庭要同心同力,关注学生身心安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谐发展。

  一、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 促进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危险的感知远远要低于成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安全观念,让学生学会自我判别危险,拒绝陌生人的接触,知道在困境中掌握必备的自救自护技能,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对危险的应对能力。小学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教师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减少和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营造身心安全的教学氛围

  安全意识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安全关系着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学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可以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实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通过各项安全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安全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在师生中建立良好的安全教学氛围,真正筑起防火墙,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性。良好的身心安全教学氛围可以助力实实在在的教育,楼道教室墙壁上的安全警示语,营造了安全的宣传教育氛围,安全第一,随时牢记,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可贵,也是脆弱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入脑、入心。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 奠定学生学习生活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奠定了生活基础。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无论是教师,教育机构甚至于家庭,都应该关注习惯培养,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习惯培养,这一过程艰巨复杂。习惯的培养包含面广泛,有学生的生活习惯、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要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自己做,什么事情自己能够做?当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助力学生持续发展,影响其一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其长大成人走向社会时,将会对他的人生之路有巨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决定一生,良好行为习惯关乎着未来教育的成败。习惯决定命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会使其受益一生。

  三、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1、促进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提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能随时随地地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父母、老师。例如,在临时校舍,学校的楼道口较狭窄,而要通过仅有的一个楼道口上下出操的学生就有好几个班级,而且都是高段学生,时常会出现拥挤的情况。

  2、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中把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的学生,都明确过马路的注意点,“小小斑马线,一停二看三通过”等儿歌都耳熟能详。

  3、综合实践,助力习惯生成

  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践行法治理念,深入生活,寻找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文明城创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生活入手,积极参与到卫生城和文明城的创建中,做好文明小主人;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寻找反面教材,将反面教材在班级中交流讨论,并针对调查到的环境,交通,汽车乱停乱放现象提出整改建议,并由专人进行记录总结,撰写出可行性的调查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无论学生此次活动结果如何?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家乡社会的一分子,也在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做贡献。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报刊广播,或者是在社区张贴标语进行文明城的宣传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做到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思考,用行为改变,这比传统的笔头口头说教更有力度,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监督和观察过程中树立起法治观念,为家乡献计献策,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4、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参加各种有关安全知识的自主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发展。如策划“安全知识行”班队活动、搞“交通安全行”队活动等,学生在一起讨论、研究,新鲜点子一个接一个,巧妙的构思会使得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 国家减灾委员会 2007 年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张雅莲 2010 年6 月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习惯的力量》查尔斯. 都希格 2013 年3 月 中信出版集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