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育思想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
  • 发布时间:2024-03-30 10:45

  张凤祥

  山西大学 美术学院

  摘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艺术取材离不开自然世界,艺术创造离不开对自然的感受。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到的情感,是艺术家的灵感的来源,而艺术家则需要将感悟到的美以绘画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因此浅析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代性,分析其所蕴含的美育思想。

  关键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张璪提出的理论,造化与心源是艺术的整体。外师造化指的是艺术家需要立足于自然世界中,并且能熟练的把握自然世界的规律,而中得心源是艺术家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对于事物的捕捉、筛选、表现中需要尊崇的内心。外师造化是根本,中得心源是创新,是美呈现的关键。在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以徐悲鸿为主的写实主义得到了大力的推崇,徐悲鸿认为我国艺术发展不是某一种西方艺术的借鉴,而是需要师法造化。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精神需求使艺术逐渐从人物形象的刻画,转向了自我审美情感的表达,艺术作品从自然现实转向了对自我精神的关照,潘天寿认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艺术应该承担起人的精神内核发展的关键作用。艺术不应该困在政治的标准中,成为文学的图解,艺术家也不应该每天陷入自怨自艾的自我世界中与世界脱节,艺术应当拥有自由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的发展不仅要需要“外师造化”,更要注重“中得心源”。

  从外师造化的角度来讲,艺术创作离不开自然世界。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是人生命精神的体现,是宇宙生命的描绘。艺术家提倡“写生”,是写物之生意。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大涤也。”这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世界的关键。人在静观中感悟到美的存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人在观察自然事物的过程中,不是将自己的情感灌输到事物当中,而是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中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共通的感受。但是,施法造化并非直接对现实照搬,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现实世界的转化。“一切形式及形象都无例外地源于生活,包括理想的和怪诞的,只不过是渊源有远有近,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而已。”吴冠中认为脱离了自然世界的纯抽象,像蒙德里安的纯形式的抽象作品,对于人审美价值的培养没有重要的作用,更需要关注艺术的本质发展,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多种多样的意义,纪实、装饰、表现、图解等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客观意义都被技术所代替,艺术对自然的摹写真实性远不及摄像机清晰,但是培养人感知美的能力确是技术无法达到的高度。“艺术中最有趣的东西,同时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艺术家天然具有的让我们看到它看世界的方式的能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世界(就好像绘画是一扇窗),而且是艺术家给出的世界。”从艺术的本质上来说,艺术是艺术家将自己眼中的美再次呈现的方式,艺术家是自然与人的桥梁,用大众都可以理解的方法去阐释美的含义。因此,艺术家需要立足于自然世界,发现自然世界中存在的美,并且将其以非常恰当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从中得心源的角度来说,艺术也是人情感的产物。艺术家需要将“造化”转化为“心源”传达给观众,缺少“心源”的艺术作品没有了灵魂。艺术家将艺术从自然摹写中脱离出来,去真实的感悟自然,人在关照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感受与理性,其通过感受自然把握到最真实的美感,并且用理性筛选、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呈现给观众。艺术家的独特性在于展现自己眼中的美的存在,以形式呈现美的含义。正所谓“我自为我,自有我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自然的转化,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如若说外师造化是造型艺术的前提,那中得心源是造型艺术的关键。王国维提出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境界”,创作者需要拥有非常丰富的阅历与思维,人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要达到一种以我观物的境界,情境相生,在此审美静观中捕捉到自然中最本质的美感。众多画家对前人的模仿,仅仿其形,忽其意。无论是艺术形式、艺术题材还是对古人的模仿,都是一种阶段式的体验,如果将其奉为艺术的最高境界,那就会形成艺术的模式化。艺术作品追求的是“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这也是绘画与照相最本质的区别,照片是一种复刻物象的谎言,而绘画则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创作出无限的想象。“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想象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的结合,一幅画可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虚。”对自然物像的直观感受并非对自然物像的直接摹写,绘画的纪实功能远不如绘画的表情达意重要,传统艺术发展的瓶颈正是陷入了理智的自然而非真实的自然,将意志带入自然世界,忽略了其生命的本质。

  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的写实记事的功能一直在延续,而艺术对于人本身精神观照的层面却仍在挖掘。审美情感是人生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对美的感受。艺术家是将自然中美的存在无限放大后的展现,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如梵高的星空、吴冠中的水中倒影等等,在自然生活中无法捕捉到一模一样的存在,但是却给予人一种真挚的感受,是艺术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体悟到并且展现出来的。因此,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世界,但也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对于艺术作品的评判离不开对其心源的评判,艺术作品所呈现的题材会随着时间消逝,但是所传达的情感却不会,它依旧可以传达给现在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吴冠中谈艺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吴丹青注解.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12(2020.1 重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