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6-25 11:24

  林兰英

  (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小学校 646200)

  摘要:在实际教学时,教学方法应用的科学合理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与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相符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率和目标。然而,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是大势所趋,同时对小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进行培养。但当前的小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内容单调,学生不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育人员就一定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和优化,从而对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学改革策略进行深一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1 创设情景,提升效率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出发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实践、交流与思考来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索,促进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依据相关实践数据表明,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可以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的直观和具体,但前提是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对“位置”进行学习时,可以把教室作为一个大的学习环境,学生十分分了解班级结构,也清楚自己的所在位置,既不陌生,也能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会,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所以,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问题尽量创设的有效性,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宗旨来对其本质和内涵进行深一层次的挖掘,从学生的视角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设计,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对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使他们自主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2 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十分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东西,所以,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把游戏教学法融入其中,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对游戏教学法进行应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对游戏进行合理选择。小学生活泼好动,十分喜爱游戏,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很有效,也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应用游戏教学时,可以对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较高安全性的游戏进行优先选择,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提升。第二,要对游戏进行适度应用。尽管游戏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不能对其过分依赖,本末倒置,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对游戏的度进行有效掌握,并对其时间和形式进行合理安排,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游戏贯穿于人的一生,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都对游戏有着较高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这一特点把它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玩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比如,在对“人民币的换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教室内的教学工具如粉笔、直尺、黑板擦等标上价钱,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哪一个小组能够利用10 元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则为获胜,同时会进行相应的奖励。利用趣味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压力得到缓解,掌握新的知识,同样还能对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3 有效发挥,多元评价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利用月度、季度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来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二是教师利用作业的完成状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由于新课改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教学评价体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课堂上问题回答的积极性、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性等来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可以不再把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其他潜在能力进行挖掘,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而把这种优势和特点应用到数学学习当中,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把班级内的“小黑板”充分应用起来,通过积分评价模式来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判断与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

  4 思维导图,强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大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从教学的角度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时,要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应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进而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例如,在对“找规律”进行学习之后,教师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良好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来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3]。在实际制作时,可以对讲解的重点难点等进行回忆,使他们能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对思维导图进行独立制作,使他们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的完善、优化,数学思维得到强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能够对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数学,在实际教学时,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而且自身还有着关键的“启下”作用,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健全数学思维,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缪文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13): 69.

  [2]张晓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细节优化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01): 69.

  [3]马梅花. 关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J]. 读写算,2018, (34): 14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